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5-17·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1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董璐)
( Twitter制作团队获得SXSW网络博客类大奖 )
“你在做什么?”当一个叫Twitter的网站不停地向你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你又乐于回答时,你所做的事情、思考的问题,以及情绪的变化便无所遁形。“我只有在没法上网、手机又没电的时候才不Twitter。”台湾女孩林凯洛说。现在台湾地区一家文化教育机构做旅行课程规划的她,经朋友介绍后知道Twitter,便开始上瘾,逐渐变成一个“话唠女王”,平均每天要发布20多条信息。“看电影《我盛大的同志婚礼》时,因为觉得很有趣,不知不觉地就会在电影院里拿出手机Twitter一下。今年6月底到北京和上海旅行时,很多朋友都从Twitter上关注我的行程,内地的朋友还不时地向我推荐旅游景点和美食。听周杰伦的演唱会我也会直播给不能来的朋友。”在林凯洛的叙述中,这种琐碎的信息,成为她自身状态的一个记录。和朋友的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也打破了博客、论坛等严肃的空间交流,转变为更像日常社交的交流。
与Facebook不同的是,Twitter的威廉姆斯在做减法。一片空白和一个按钮,威廉姆斯提供的界面非常简单。他解释道:“开发人员都想要增加网站的功能。不过我们却要问,我们去掉什么能够让事情变得新鲜?”于是这样一个微型博客书写应用起来,既不需要标签,也不需要模板和版式,唯一的限制就是每段消息在140字以内。“增加一些约束和限制会给产品带来帮助。”威廉姆斯说。就好像YouTube对于网络视频上传10分钟的限制反而给短视频带来新的能量,这140个字的限制也成就了它在手机和IM(即时通讯工具)上的使用。这样的限制同样体现在人际网络的追踪上,Twitter里没有像Flickr网站里的图片、del.icio.us网站里的收藏页面等物和物之间的联系,这里的关系被呈现为对谁发布的信息有兴趣,但并不是双向的。这样,Twitter就通过基础的关系设置,提供了保护自己信息的过滤器。表面上看,Twitter是一个微型博客的分享平台,但实质上代表了更深的变革,用户真正在管理的并非是发布的内容,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今天天气真好”、“近来看过什么好书吗?”这样的闲聊是在社交场合进行的、毫无实在意义的、礼貌性的闲谈,也即这些消息如果不是朋友看见,便没有任何意义。同样的,在Twitter里的信息,只有关注了这个人才能即时收到,而记录了朋友状态的文字,对于非朋友来说没有任何意义。Twitter上这样的互动也可以称为是种闲谈,同样符合英国生物学家D.莫利斯对于“整饰性交谈”的定义。D.莫利斯认为,这种整饰性交谈与重要的思想或信息交流无关,其作用是加强见面时微笑的效果,促进友谊。用户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实质上却是加强和朋友联系的渴望。内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创造的,然而关系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这就解释了使用Twitter之后虽然随时会被打扰,但根据第三方网站TwitDir.com的统计,仍有超过65万的用户在使用Twitter的原因。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