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个中国人的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

作者:娜斯

2018-05-24·阅读时长4分钟

197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86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上世纪60年代的伯格曼 )

不能说当代艺术电影已经消亡了,但是那个电影与知识分子关系最密切的时代,那个电影能引起知识界普遍的话题的时代,那个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关注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让·戈达尔、阿兰·雷斯奈斯等等的每一部电影并且在街边咖啡馆为他们的电影所引起的话题争论不休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

那是上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文明经历了“二战”危机,造成了一代人的对于现代文明的困惑与反抗,在60年代达到爆发,而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就是这个文化大背景中的一部分。他们的主题是现代文明下人际的疏离,个体的孤独,面对死亡的焦虑,宗教信仰的破灭,是一个时代集体潜意识的艺术表达。

而作为中国人的我,在伯格曼和安东尼奥尼最终离去的时刻,更想从自己的角度去梳理一下跟他们的近与远。

文章作者

娜斯

发表文章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8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坚硬的姜文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 太阳照常升起

60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