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一平
2018-05-25·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14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当年插队知青住过的宿舍 )
1971年春天,揣着户口回到北京的王小波成了“黑户”。教育部大院里的家人都各自忙碌,任职教育部的母亲宋华还在安徽凤阳“五七干校”,大姐王小芹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毕业之后留校,二姐王征在山东插队,大哥王小平在城郊的木城涧煤矿当矿工,小他两岁的弟弟王晨光,幸运地躲过了插队的命运,还在上学。只有在人民大学当老师的父亲王方名在家养病,父子俩都不太会照顾自己。王小芹回忆,偶尔回家,就看见家里的饭桌上永远都摆着剩饭,谁饿了就在铁炉子上自己煮点东西吃。
赵东江那时候也回到北京,在他的记忆里,那段日子“跟上班差不多,每天吃过早饭,小波准时来我家,或者我准时去他那里”。两人都喜欢读书,在一起的日子就是不停借书、还书、看书。王小波的读书速度很快,“几乎是一天一本,小说读完了就看哲学,到最后没书可看了就拿本化学词典看”。赵东江记得,小平、小波兄弟二人都是嗜书如命的人,当时借不到《基督山恩仇记》,他们就从别人那里翻拍过来,借了个幻灯机在屋里用幻灯片一页页放着看。一次,赵东江从王小波那里借了本南斯拉夫的《新阶级》,为了能多看几遍,赵东江就决定把书抄下来,王小波天天来催书,逼得赵东江躲了好几天。
在赵东江看来,这三年的读书生活奠定了王小波后来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后来读大学实际上对他没有什么大影响,小波的思想真正形成还是从这三年的闲读开始的”。两人除了看书,唯一能做的休闲就是聊天,历史神话、古今中外,唯独不谈个人的将来。王小波跟朋友在一起的话题很多,赵东江记得一次王小波提议来一个“煮酒论混蛋”,两人边喝边开始数算本姓家族历史上的混蛋。最后,赵东江终于败下阵来,“因为小波搬出了他们王家历史上的头号混蛋——秦桧的老婆王氏”。
发表文章9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61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