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前戏奥斯卡

作者:于萍(困困)

2018-06-20·阅读时长7分钟

3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2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去年对《断背山》的赞许好像给奥斯卡评审委员会披上了一件标签是“包容”的自由主义外套,看看今年的提名名单,他们迅速把这件衣服脱了,露出穿在里面的“老派”牌内衣:更青睐古典的叙事方式和政治题材(《无间风云》、《女王》、《血钻》、《末代独裁》),为了显示正义和国际视角,赞同自诩国际人的做法(《巴别塔》),并号召要原谅敌人(《硫磺岛来信》),还想掩饰这套过于紧身的内衣,就别上了一朵颜色艳丽、有点俗气,但绝不轻佻的小花(《梦幻女郎》、《阳光小美女》)。这副形象一面世,就有了如下预测。

1.喜剧充当陪衬的历史或许不能改变。《阳光小美女》是个小胖姑娘意外参加选美比赛,一家子失败者携同前往的故事。导演风格和表演风格都是正剧式的,组合在一起,却是喜剧,最终一家子也没成功,但好像寓意深刻、真切自然,深受美国广大中产喜爱。可被提名为最佳影片太像点缀了,上一次奥斯卡把这个奖项赐予喜剧是1977年,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得奖原因显然不来自小老头絮絮叨叨的俏皮话,打动人的是小知识分子的淡淡忧伤,这个电影也不纯粹,像个假扮喜剧的悲剧。今年提名热门的另一个电影也可以当成喜剧来看,《梦幻女郎》,欢闹悠扬的歌舞剧在一堆大闷片里显得足够有喜感,不过拿了8项提名却被“最佳影片”排斥在外,说明奥斯卡还是喜欢哭的不喜欢笑。但也说不定,另外4个最佳影片提名各有缺憾:《巴别塔》爱的爱死恨的恨死,《无间风云》太血腥了,《女王》太英国了,可如果就这么把最佳给了《阳光小美女》,那是不是太不给老同志面子了?还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来信》呢。

2.“不评选死人和黑人”的传统可能要再一次打破。实际上2002年这一传统已经被打破了,当年哈里·贝瑞成了第一位被评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非洲裔美国人(她也因为在致词时哭得最久被载入史册),几分钟后,丹泽尔·华盛顿拿了最佳男主角。之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位黑人演员被提名。今年却是创纪录,有5位黑人被提名,提名为最佳男主角的威尔·史密斯(《追求幸福》),福瑞斯特·惠特克(《末代独裁》);提名为最佳男配角的吉蒙·汉索(《血钻》),艾迪·默菲(《梦幻女郎》);提名为最佳女配角的詹妮弗·哈德森(《梦幻女郎》)。但好莱坞的黑人社团对奥斯卡的种族包容并不以为然,因为其中点缀的意思多过真心赞许,获奖黑人大部分是如下套路:愤怒的男人,高贵的奴隶,性感得不得不感慨人种不同的女性。即便这样,奥斯卡提名了5位可不是逗你玩,总有一个中彩,可至于哪个,还不好说。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于萍(困困)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皇帝的诞生

秦一统与权力至高无上

47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