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西藏:名犬的传说和现实

作者:王鸿谅

2018-07-17·阅读时长13分钟

49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3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王鸿谅)


( 西藏扎什伦布寺后山转经朝圣的藏民 )

追溯起来,西藏出产名犬的名声经历了一个从海外回到中国的迂回传播。最早记述来自马可·波罗的游记,时间是公元1275年,描述的就是山南地区的藏獒。复杂的地缘隔绝加上闭塞的信息传播,使得此记述只被当成传说。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更多的西方探险者跨越松散的边境线进入西藏,来到山南地区,亲眼见证并偷偷将一些藏獒带离中国国境。

“考证起来,第一批藏獒应该是英国人从印度辗转带出境的,那时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印度正好和西藏接壤。”曾任拉萨市长的洛嘎先生是真心爱狗之人,从市长到自治区科技厅厅长、科委主席,洛嘎关注和保护西藏名犬的努力从没停止过。“这批最早到达欧洲的藏獒,正好赶上当时兴起的生物革命热潮,与当地的狗多元杂交之后,培育出几种闻名的大型犬,比如英国的马士迪夫,德国的大丹犬,还有圣伯纳。”这也让洛嘎颇为得意,“世界上能称得上獒的巨型犬只有这么几种,它们的先祖全部都是藏獒”。

那时候西藏名犬蜚声海外,对于这片远离工业文明的土地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地缘隔绝使得出产名犬的山南地区仍旧保持着最传统的牧区习俗——小孩放牧,女性操持家务,男性们延续着不需要钟表计时的生活方式;由恶劣生存条件而来的伴生关系,是藏民和藏狗之间无法隔断的情感,狗是家庭成员一般的伙伴,用于放牧牲畜和看守帐篷的忠实助手。放牧的牛羊可以买卖,但狗的买卖被认为是忌讳和罪恶的事情,会遭到亲朋邻里的斥责。

文章作者

王鸿谅

发表文章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44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国犬的当代命运

细犬、藏獒、沙皮

40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