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07·阅读时长1分钟
(文 / 吴宏)
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先生曾在《我的衣食父母》一文中谈到英汉对照读物对于他学英语“是精读与泛读的最佳综合:既可透过汉译理解艰深的长句,又可以保持阅读的速度。如此循环往复,渐次推进,经年累月,还是很有效的”。
黄先生的话,余谓信然。昨日路过旧书店,花三元钱买到一本“外研社”的英汉对照本《道德经》。闲来无事,便研读了一番。《道德经》是古文的,上面有些字我不知其意,也不知其音;有的句子字虽然都认识,但意思却不甚了了。懒得去查字典,便参照旁边的英文翻译,英文翻译很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但我发觉,这样一来,就有悖黄先生的本意了:这已经不是在学英文,而是借助英文学汉语,借助外语理解母语。
我觉得这种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语言学习具有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特点,现在人们热衷于学习英文,而冷落中文。传授话语的教育是权力的一种方式。“每一种教育制度都是以伴随话语而来的知识和权力来保存或修改话语占用的政治手段(福柯《话语的秩序》)。”在炎炎夏日,这个小小的精神事件使我感到一阵惶恐。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