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高能耗,高产出

作者:邢海洋

2018-08-09·阅读时长3分钟

52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3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邢海洋)


( 生活质量的改善似乎全集中在耗费能量的有形物质上 )

一则鼓舞人心的报道——我国已经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大指标。但一组有关GDP与能耗的数字还是让人高兴不起来,2002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长,200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能耗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尚为0.47,2002年升高到1.19,2003年再上升到1.42,2004年此系数估计高达1.8以上。超过1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所反映的是,我们的高增长是建立在更高消耗基础上的。

高能耗似乎不可避免。几年来我国城镇建设飞速膨胀,重工业投资加速,都使高耗能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另一个角度,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人均能源消费量呈大幅上升趋势。日本1980年的能源消耗量为1953年的7.4倍,年平均增长6.4%。1977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均耗电量627千瓦小时,10年后的1987年为1525千瓦小时。1988年泰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均能耗618公斤油当量,10年后的1998年人均能耗1112公斤油当量。显然,维持一份高增长时期的生活,免不了高增长的能量支撑,尤其在电器普及,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出行方式由公共交通向私人汽车转化的时代,生活质量的改善似乎全集中在耗费能量的有形物质上,成倍地耗能。

来自亚洲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判断。1990~1997年间,亚洲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处于急速发展中的国家人均能源消耗年均增长5.6%,而同期全球人均能耗增长只是1.1%。人口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全导向高能耗。当居民的收入增加时,消耗的能源形式改变了,消耗能源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比如,在泰国,管理层的职员和技术人员的能量消耗是销售人员和服务类职员的两倍,是产业工人的4到5倍。而农民的能耗则非常低。城市化也是家庭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在印度,农民几乎不消耗商业能源,农村各阶层商业能源在能源消费里所占的比例不及10%。在城市,商业能源消耗的比例迅速上升,在年收入超过18000卢比的最高收入阶层,商业能源占家庭能耗超过了80%。“工业化过程就是一个消耗能源的过程。”来自国家发改委官员都这样认为,在经济起飞阶段,似乎不能指望不消耗能源。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往事钩沉

两岸关系中的一些人和事

37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