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那些夜晚的“Party动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8-09·阅读时长8分钟

66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3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于萍 小e)

从迪厅里爬出来

余庆1999年开始玩电子舞曲Party,眼见88号、CLUB FM、丝绒俱乐部、新88号的开开关关,算是个老战士。问起为什么不去迪厅,余庆说:“迪厅让我不舒服,第一次闯进舞曲Party我就觉得找对了地方,那是属于我的磁场。”另一个Party战士黄雯也是从迪厅里爬出来的,她是个模特,作家,自称“混混儿”,Party战场上中坚力量的代表。“1997年的冬天,京城还没有一家很正规的电子乐舞曲Party,我没事就去一些DSC舞厅,但每次去总会有一种不大痛快的感觉。大多数人来这儿都是为了找点乐子,可我很难在那里瞧到真正投入的人,每个人的舞姿都能看出他们的注意力不在这儿。他们一群一群地互相摇摆,假使有一个有离去的想法,‘团队’就有可能把他拽回来。我很少能看到一个人在跳舞,仿佛跳舞不是为了个人高兴,而是为保持一个姿态给别人看。”

等黄雯一接触到电子舞曲Party,就立刻沉迷于其中。在她的描述中,那是属于一个人的舞蹈,身边多一个不搭界的人都不行。强烈的音乐节奏让人的神经极度敏感到可以嗅出在场每个人的气味和动机。这与余庆的“磁场论”不谋而合。“我能在最快的几秒钟便意识到某个人的气场是否与我合拍,而我多半除了站在原地晃动身体以配合音乐外,就是在满场人群里乱钻一气,碰到熟人就微笑打声招呼,然后又开始低着头独自跳舞。累的时候,便喜欢研究别人的舞姿,每个人的舞姿都在暴露他们的内心秘密,黑暗中舞蹈的人们身体都在说话,连那个在一旁睡着的人,他的睡姿也在说话。”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往事钩沉

两岸关系中的一些人和事

37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