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11-28·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71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1月22日,特朗普借“感恩节”与在中国香港停靠的美海军“里根”号航母(CVN-77)舰长汉尼芬(Pat Hannifin)通话问候的机会,再次“抱怨”了造成美海军“福特级”航母超支和拖期因素之一的电磁弹射器(EMALS)不可靠。虽然汉尼芬很巧妙地“回怼”了特朗普的“抱怨”,但我还是想到了我在2017年第21期《三联生活周刊》上撰写的题为《电磁弹射器与“美国优先”》的专栏文章。于是我决定再谈一下这个话题。
有关“福特”号航母和EMALS在2017年5月之前存在的问题,我已在专栏文章里说过了,所以就从第一艘加装了EMALS的“福特”号航母在2017年7月22日加入海军服役后说起。从2017年7月22日到今年7月,“福特”号航母虽然完成了约750架次的舰载机起降,但据今年10月22日美国国会研究局发布的题为《海军“福特级”航母项目:国会背景与议题》的报告称,由于在“福特”号服役时海军降低了EMALS的可靠性标准,因此五角大楼的作战测试与评估部门负责人在今年1月认为,海军此举将难以满足航母对舰载机起降的设计要求。同时“报告”还要求国会在2019财年在6个方面对项目进行监督,其中除了监督成本是否有超支外,还有一项是海军是否要在某一时刻决定从采购像“福特”号一样的大型航母转向采购小型航母。“报告”内容的指向无疑很明显,即如果因为包括EMALS在内的几项技术不成熟而使成本继续超支的话,“福特级”航母项目是否可持续下去还不确定。所以说,特朗普的“抱怨”也并非是无的放矢。
其实理解特朗普对EMALS“抱怨”的观点,我在之前的专栏文章里就已经表达过了。而我现在想强调的是,11月22日特朗普的“抱怨”与汉尼芬的“回怼”,其本质是可承受多大代价兑现美国下一代航母效能的提升。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在计算这个“代价”并发出“抱怨”时,一定参考了白宫和国防部之前制定的针对中、俄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换句话说,在联邦债务利息不断攀升迫使其不得不考虑削减国防开支的境遇下,特朗普认为与其继续投资成本不确定且见效慢的大型武器项目,还不如采取制裁、贸易战甚至威胁退出“中导条约”等手段去实施所谓的“大国竞争”战略。事实上,就在“福特”号航母交付海军的一年多时间里,特朗普已经先后尝试采取了上述手段。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