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11-28·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931个字,产生4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杨效俊
鎏金铜铺首
鎏金铜铺首,直径25.8厘米,环径20.7厘米,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铺首圆形底盘边缘一周联珠纹,中心浮雕龙形兽面纹,兽口舌卷铜环。从出土地点推测鎏金铜铺首是大明宫宫殿门上的构件。铺首具有启闭门扉或叩门的功能,不仅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门饰,而且有彰显皇宫威严、皇家君临天下的气势的意义。含元殿是大明宫的前朝第一正殿,是皇帝举行庆典活动之所,也是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唐代诗人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诗中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壮丽画面:“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宫人扣动金铺首、开启宫殿正门,迎来万国来朝的朝会,也迎来大唐盛世。而经过“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而衰,晚唐诗人杜牧路过兴庆宫,在《过勤政楼》中哀叹:“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曾经被频繁开启、扣动的宫门金铺首如今无人触动、布满紫苔。
《客使图》
《客使图》,高185厘米,宽247厘米,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墓(神龙二年,706年)墓道东壁。墓道东西壁的两幅《客使图》生动地表现了唐朝官员接待各国使者的情景。位于东壁的《客使图》画面构图分为两个单元,左侧是三位唐朝官员组成的闭合的圆圈,右侧是三位外国使者组成的开放的布局。推测三位唐朝官员为鸿胪寺官员,均着初唐时期的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三人相对似在商议。后面三位外国使者均拱手躬身恭敬地站立,似在期盼、等待。为首一人秃顶蜷曲黑发,高鼻深目,身穿翻领紫袍胡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推测应是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一人头戴红色鸟羽冠,身穿宽袖红领白短袍,下穿大口裤、黄皮靴,推断是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节。最后一位头戴翻耳皮帽,内着圆领黄袍,外披灰蓝大氅,下穿黄色毛皮窄裤、黄皮靴,应是来自我国东北寒冷之地的靺鞨族使节。据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相交往。长安城内设有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等机构,专门管理和接待外国宾客和少数民族使节。
狮子纹白玉带銙(1副)
狮子纹白玉带銙(1副),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何家村窖藏共出土10副玉带,盛放狮子纹白玉带銙的银盒上墨书题记为“碾文白玉纯方銙一具,一十六事并玉玦”。狮子纹白玉带銙由方銙、圆首矩形銙(扣柄)、圆首矩形铊尾、玉带扣等总计16件组成。其中大銙长5厘米,宽3.8厘米,厚1厘米;方銙长3.8厘米,宽3.6厘米,厚0.6厘米;铊尾长4.8厘米,宽3.8厘米,厚0.6厘米。15块带板上碾琢了姿态各异的狮子15只。纹样的雕琢方法为平面上斜刻剔地,再刻画眼睛、鬃毛等细部。
从何家村窖藏出土的10副玉带銙可推测它们的主人拥有高贵的身份和等级。隋唐时期建立了严格的章服制度,不同等级的官员,其革带的质地与銙数各异。玉带始终是唐代皇室贵族和三品以上官员专用的高贵物品。狮子纹白玉带銙材质为来自西域的和田玉,纹饰所表现的狮子是汉代以来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土的异域动物,可见外来文明已经巧妙地融入了唐朝贵族生活。
海兽葡萄镜
海兽葡萄镜,直径21.3厘米,汉中市西乡县出土。镜的背面中央为伏兽钮,弦纹高圈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以舒卷缠绕的枝蔓连接的葡萄纹为底纹,浮雕8只姿态各异的海兽环绕镜钮;外区外缘凸起,装饰一周卷云纹,外缘以内区域一周以葡萄纹为底纹,其间装饰刻画细致的海兽和飞鸟,奔跑、飞翔于葡萄枝蔓之间。
海兽葡萄镜是在隋至唐初流行的瑞兽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去掉了铭文和规矩刻板的图案化装饰,代之以新颖浪漫的海兽葡萄纹饰。礼泉县昭陵陪葬墓郑仁泰墓(麟德元年,664年下葬)出土的海兽葡萄镜证明初唐时期海兽葡萄镜已经出现,高宗至武周时期开始流行,是最早将高浮雕艺术使用在铜镜上的作品,具有开创性和观赏性。“海兽葡萄镜”之名出自清代梁诗正等奉敕纂修的《西清古鉴》,这个定名为现代学者所广泛接受。“海兽”是以狮子为原型,根据想象、结合诸种动物特征合成的神兽,装饰在铜镜背面更是一种祥瑞符号化的表现方式;葡萄经丝绸之路传入长安,它茂密的果实象征着“多子多福”。海兽葡萄镜铸造工艺高超,镜背多层次的浮雕装饰错落有致,具有立体感,饱满富丽的风格不仅体现了盛唐时期繁荣富强的时代风貌,外来纹样的海兽和葡萄融入铜镜这种中国传统工艺品,也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唐风度。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