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黑暗与魔法

作者:陈赛

2018-11-28·阅读时长13分钟

299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47个字,产生3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插图


黑塞曾经在1930年的一篇文章《书的魔法》中说,无论技术如何进步,阅读都会是一种永恒的人类渴求。“我们无须恐惧一个没有书的未来。恰恰相反,对于娱乐与教育的某些需求越是通过其他的发明得以满足,书越能赢回它的尊严与权威。”

他的话至少说对了一半。在中国,虽然成年人越来越不在乎自己的精神生活了,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却一直不吝投入巨资。童书于是成了中国图书市场最热的一个板块,据称现在有上千家出版机构在做童书。中产阶层父母对于儿童阅读充满矛盾的热情,从书展乱糟糟的现场可见一斑:大人背着大包小包满场扫“货”,小朋友却滞留在某个漫画书的角落里不肯走开;大人井然有序地买书、排长队,热切地想为孩子讨一个心爱作者的签名,但你问问他们多久没读过自己曾经热爱的作者了……

从2013年首届童书展举办至今,随着中国童书市场的快速膨胀,书展主办方邀请的嘉宾,从创作者、评论者到出版人,越来越大牌。今年的书展上,我基本是在不断的奔波采访中度过的,几乎没有时间逛一逛展台,看一看新出版的童书。

美国童书作家大卫·香农先生完全无法理解他在中国的人气。在一场以他为主角的签售活动中,因为现场过于喧哗,惊动了商场的保安们全场出动,连上个厕所身后也要跟着六七个保安。当天晚上,香农先生得意洋洋地将自拍照发给妻子,妻子回复说:“回来以后,垃圾还是要扔的。”


美国童书作家大卫·香农


与《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样,他的“大卫,不可以”系列已经成了现代中国孩子必备的童年经典。他笔下那个5岁的大卫,小眼睛,短眉毛,鼻孔朝天,门牙漏风,一切孩子能闯的祸他都无知无畏地闯了——随心所欲地挖鼻孔,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光溜溜地在大街上跑……

并不是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淘气有什么特别强大的容忍力,最好的童书作家不仅谙熟孩子的心理,更理解隐藏在暗处的大人。这套书真正的秘密在于,就像孩子在大卫的各种“不可以”中获得打破禁忌的快感,父母们则在最后的那一声“是的,我爱你”中得到爱的确证。


“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插图


90岁的角野荣子女士是今年书展的另一位大明星,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粉丝追随。她的《魔女宅急便》经宫崎骏的同名动画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讲一个叫琪琪的小魔女,如何在一种魔法的帮助下,找到生活的勇气与智慧。在长宁图书馆的一场演讲中,角野女士提到自己童年时代经历战争,如何失去母亲,与继母一起生活,那些童年的孤独、悲伤和阴暗,如何转化为成长与创作的能量。


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角野荣子


她说自己年纪大了,不知道何时会离开,所以心中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要表达出来,于是创作了新书《隧道的森林》,讲述一个勇敢的小女孩,在战争年代,如何日日穿越一个可怖的森林隧道去上学的故事。

《隧道的森林》故事很动人,尤其是那种孤独感,小女孩和逃兵的孤独,写得淡淡的,像天边的云,又深深入里,像扎在心里的刺。但我的心里始终还有另外一根小刺扎着。我外婆如果还活着,跟角野荣子同岁,她曾经给我讲过她小时候躲日本兵时的种种恐怖。书中小女孩伊子的父亲当然是很温柔很善良的父亲,但谁知道他在中国做过些什么呢?当然,他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是施害者。人性的扭曲,可以同时是一个小女孩的好父亲,又是另一个小女孩的恶魔吗?而我放不下那根刺,是因为民族主义的偏狭,还是仅仅因为那场战争里有我外婆童年的恐惧与痛苦,当这些记忆都消失之后,一切其实都无所谓了呢?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406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唐朝的想象力

城市 女性 诗歌 胡风

1830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