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2019-01-28·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57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进入90年代,刘震云就开始写长篇,不写中篇了。他写长篇,也是先回故乡。写第一部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用了半年时间,发表在1991年第一、二期南京《钟山》杂志上,同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第二部长篇《故乡相处流传》,也用了半年,也发表在《钟山》杂志上,1993年第二期,同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第三部《故乡面与花朵》,四册洋洋大观,200万字了,断断续续一共写了8年,1998年也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在《钟山》、广州的《花城》、天津的《小说家》、杭州的《江南》等杂志都选载过。华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王朔文集》,在当时很红。
刘震云说,写《故乡天下黄花》时,他还不懂长篇结构,只知道利用时间轴。因此,这部小说其实是将4个年代的4个中篇,连贯成一个整体。4个年代,分别是民国初、抗战(1940)、解放后(1949)、“文革”(1966~1968),横跨60年时间,写三代人。刘震云说,故乡是地点,天下是空间。天下之大,这里却指,空间太小。黄花呢?人比黄花瘦,刘震云说,黄花是指献血。他写的是,一代代人,轻易死于非命,命如草芥。看起来是不同社会背景造就,其实都是权重与人生的关系。刘震云的小说,主题其实都是,以悲悯心,写百姓命贱。
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人际关系基础,最简单。村里一共孙、李两家财主,李家是老户,据说村乃李家所创。孙家迁来,给李家当过佃户,故李家本应就是村长,权威。但民国改朝换代,孙家儿辈孙殿元不知天高地厚,就替了老辈李老喜,夺了权。李老喜借袁世凯复辟的机会,本想让大儿子李文闹雇外路枪手,废孙殿元一条腿,逼其让位。没想李文闹却让枪手杀了他,欠下血债,还扣了20块杀人费。枪手故意走漏风声,孙家就认清了仇家。
刘震云定了夺权就要付出人命这个基调,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其巧妙:他先让孙家老辈孙老元很快知道杀儿子的凶手,精心物色了杀手、设计了复仇过程,时间却从过年,一直拖到端午。到了端午,杀李老喜,又一波三折,刘震云用习惯的阴差阳错,复杂了因果关系。孙老元雇了混过革命军的干儿子许布袋,派两个长工当帮手。许布袋杀李老喜,遇上李老喜跑肚子,扑空,没杀成,李老喜却自己吓死了。李老喜未死于凶杀,但许布袋与两个长工的对话,却被副村长路黑小的老婆偷听到,于是就有了证人。许布袋跑了,两个什么都没干的长工却成了替死鬼。第一部分的结尾,李老喜的大儿子李文闹本来接他父亲当村长名正言顺,却被那个少付了20块钱的枪手拿走了脑袋——枪手成了土匪头领。这就使无赖许布袋代表孙家,当上了村长。出人意外,又不意外。
发表文章122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1545人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