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畅
2019-01-28·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38个字,产生3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爱上了一只猩猩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条狗能够像人模仿它的叫声那样吠叫,以致我们听到叫声后,必须仔细看一下,才能分辨是人还是狗在为什么事叫的时候;如果单身男女长期生活在一种与狗的关系中,因而在现象学的意义上,相互变得如此相似,以致如果他(它)们共同靠在窗户上向外看时,窗户外的人从第一眼甚至无法分辨谁是谁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便已出现了动物的人化和人的动物化。”
德国性学理论大师福尔克马·西古希(Volkmar Sigusch)不是在故弄玄虚。当他每次出门都看到女邻居推着婴儿车,里面坐着“一动不动,因为过于繁多和冗长的毛发而显得有些怪异的猫”;又在过生日时收到邻居家的小母狗“苏西”(Susi)给他的一封信,从“整个心”祝他生日快乐时,他发现“人兽之间的生活伴侣关系”已如此普遍。
动物之于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透过人兽恋的主题,科幻电影乃至口传故事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已在人性的翻转中,被演绎了无数回。
1933年,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梅里安·库珀(Merian C.Cooper)做了一个梦,一只大猩猩正在撕毁纽约。于是,一只变异了的巨型黑猩猩出现在一个未知岛屿上,纵横影坛80余年的科幻电影《金刚》诞生了。电影剧情众人皆知:猎奇导演卡尔为完成电影,带着编剧杰克和因大萧条而失业的马戏团演员安,驱船来到苏门答腊地区一个从未被外人涉足的岛屿——骷髅岛。岛上被高墙环绕,岛内的原住民将安抓走,献祭给岛上的巨型黑猩猩金刚。金刚大战霸王龙、巨蜥保护安。而与安相爱的杰克前去解救安,金刚在追逐二人时,被卡尔等人用毒气弹打伤,带回纽约表演。金刚大闹纽约城,找到安后,上演“帝国大厦打飞机”的著名桥段,最后在安的注视下,跌落帝国大厦。
电影播出即轰动,不断推出续集并翻拍,成为怪兽电影的鼻祖。之后的翻拍,逐渐抛开将黑人比作猩猩的种族主义隐喻,以及金刚把安当作自己战利品的情节。而有赖于电影技术的提升,安除了尖叫、昏迷和逃跑,也能展现同猩猩之间的眼神和肢体交流。2005年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翻拍的《金刚》几乎变成怪兽题材包裹下的爱情片,成为“金刚”题材新的经典。
在彼得·杰克逊的版本中,金刚与安的关系循序渐进。在金刚干掉三只霸王龙,上演“英雄救美”的桥段后,安爬到它的肩上。他们回到金刚的“家”,二者关系出现质变,安主动坐到金刚手上,此前把她从人类社会抓走,束缚她自由的手,变成了她的慰藉。金刚也安然地扭过头去,与安共同欣赏骷髅岛顶端的落日。
剧情发展至此,安和金刚之间的爱情故事得以确立。在安与金刚之间,安作为女性先拒绝后接受,乃至主动追求一个怪兽。它与源远流长的“美女与野兽”故事的内核几乎相同:富商的女儿贝尔替代父亲来到野兽的城堡,得到好吃好喝的招待,野兽每日向她求婚,她从未答应,但感受到野兽并非外表上的凶残,因野兽的温柔而心生好感。只是相比于金刚的英雄救美,贝尔回家探望父亲后,野兽伤心欲绝,奄奄一息之际,是贝尔的吻拯救了野兽。
“美女与野兽”在欧洲人的口耳相传之中,难以追溯源头,有各式各样的版本,充满更多奇幻情节,比如贝尔实际是国王与仙女的孩子,因受到威胁而交给富商抚养,“美女与野兽”也因之变成公主与王子的故事,直到18世纪由法国作家整理、出版,始有固定的书面形态。而无论《金刚》还是“美女与野兽”的所有版本,刨去身份与形象的差异,故事核心几乎不变,令美女转变的原因,是金刚(或野兽)恐怖外表之下的温柔。
“美女与野兽”是童话,苏门答腊岛上也存在骷髅岛,为何人们却会痴迷人与兽之间的爱情想象?动物到底象征着什么?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497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