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2-11·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50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董冀宁
摄影/张雷
选择骑行
321国道又称“广成线”,自广东省广州市而始,经广东、广西、贵州、四川4省区,终于四川成都,全长2220公里。这条国道还名列“中国景观大道”之中,被认为适合自驾,特别是经过广西梧州之后,经蒙山、荔浦、阳朔、桂林、龙胜、三江进入贵州,一路上风景不断,从“阳朔十里画廊”上穿行而过。
然而对于有一批人,这条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一个名为“川粤千里”的QQ群里,每年岁末年初,有数百人骑着摩托沿此路线往返于珠三角和四川盆地,这几乎是摩托车返乡最远的距离,单程往往要花费超过3天时间。对于46岁的自贡人黄态森而言也是如此,从1994年至今断续的打工生涯里,他若干次骑摩托回家过年,路上的主食从米饭变成米粉,最后变成一碗红汤面的时候,家就快到了。
临近年关,黄态森所在的工厂仍然在加班加点地赶工。这家位于广东江门的小家电工厂为不少知名企业做豆浆机、榨汁机等产品的代工,赶着快递放假前,老板想再发一批订单出去。黄态森经常要工作到晚上9点多,他从事的是给豆浆机装刀头的工作。从包装里取出刀头,装在电机上,再放到操作台上用电动螺丝刀上紧,大概15秒完成一个,每天至少要完成上千个。他的工位1平米见方,工作时只能站着。
在两年前来到这里前,黄态森干过在工地捆钢筋的建筑工人,做过保安,还进饭店当过切菜工。现在这份工作为他带来每个月四五千元的收入,在今年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他觉得算是一份还不错的收入。
黄态森平时租住在工厂附近村庄的出租屋里,每个月的房租是250块,房间布置与别的工人也没什么不同,衣物杂乱地堆放在床上。据他自己说,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总共外出就餐也就只有六七次。所以当我听说他有一辆两万多块钱的摩托车时,难免有些惊讶。
他是最早一批骑摩托车返乡的人。1994年春节过后,抱着买辆摩托车到珠三角拉活儿的想法,21岁的黄态森从老家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3000多块。”第一次从家乡骑到广州,因为第二年过年回家也要用车,又从广州骑了回去。
“那时候纯粹是为了省钱。”黄态森记得,第一次来广州,他买了一本中国地图册,中间问了至少50次路。为了省下食宿的费用,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夜里嘉陵摩托的大灯只能照到最多30米远,在漆黑的山路里,他常要跟着大车的灯光才能看清路。从家乡富顺到广州,骑得快的时候只需要两天,“实在累得不行了就在加油站的边上,睡上两三个小时”。
“但当时就感觉特别自由。”黄态森说。他没想到,就这样爱上了摩托骑行,从此之后,骑行回家成为常态。摩托车也越换越好,用他的话说,“就是喜欢上那种公路文化了”。
1994年至今,黄态森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摩托车当中。他已经换了六七辆摩托车,现在这辆铃木超过两万元,刚买了半年,250cc排量,最高时速能达到140公里。仅这台车后面的三个铝合金箱,价值就将近4000块,是他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个一个分着攒出来的。他的一位骑友告诉我,最后买左侧箱子的时候,黄态森花掉了手里仅剩的800块工资里的700块。
第一次见到黄态森时,他和我大谈了一通骑行文化,就像一个40多岁迷上了旅游或者健身的中年男人一样,表面看起来很豁达。但他并没有对我讲述他家里的情况,后来有骑友告诉我,黄态森家里并不支持他骑摩托,去年回家时他甚至只在家里待了一天,和家里大吵了一架。我带着疑问向黄态森求证,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啊,我这个年龄,把钱都花到车上,家里肯定有意见的嘛。”他说因为去年回家的时候,他意识到别人的车比他的快好多,所以回家之后就换了台车,为此和家里人大吵了一架,愤而回到广州,除夕夜都是在路上过的。
他身上有四川人那种乐观知命的特征,然而表现在外却是颓废、浪荡、背负压力而总是逃避。他离过婚,在这边没有亲人,每天工作到晚上9、10点钟,他说自己也觉得孤独。他婉拒掉了我试图采访他亲人的请求:“他们还是不太理解我。”
今年正月初七是他母亲八十大寿,但他还是没有打算在家待到那一天。他说,初一招呼大家吃个饭,把寿祝了,初二他就要和朋友约着返回广州。“农村里你不懂的,大家攀比、炫耀,我觉得很累。”但是春节总归还是要回去,“就当回家是一个过程吧”。他不断强调,他还是很牵挂家里的人,特别是女儿,“我打算给她买个手机,本来是去年9月份就该买的,当时没钱,拖到了现在”。
黄态森不断试图说服我他在摩托车上的投入并非攀比,而我也确实好奇摩托车是否真的能给他带来某种陪伴或慰藉。他工作在江门,而我住在顺德龙江,离了有40多公里,他坚持要骑摩托车送我回酒店。“你一定要感受一下。”
他给我找来一个头盔,厚实的海绵令我感到一丝安心。头盔的隔音效果很好,拉下面罩后仿佛与周围是两个世界。时速刚到40公里,我的双手已经下意识地开始用力;达到60公里,我的冲锋衣开始像鼓风机一样发出声响,在80公里的时速下,我双眼死死盯着前面的路面,只担心有什么东西突然冲出来,耳边风声呼啸,大脑则一片空白,我不确定这种近乎灵魂出窍的体验是否属于快感。而黄态森说,平时他们骑行回家,如果上高速的话,能维持在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30个推荐 粉丝47942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