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跳着舞,就进了奥运会

作者:张斌

2019-02-27·阅读时长3分钟

340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5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街舞比赛现场


阿根廷青奥会留下的痕迹淡淡的,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有些震撼感存留下来。开幕式在大街上操办,老百姓无障碍拥抱奥林匹克,简直不敢想象。还有些新鲜事需要老派人士慢慢适应,比如一个金牌得主名叫“大黄蜂”,这显然是“花名”,凭此行走江湖,酷酷的。银牌和铜牌得主也各有名号,他们都是17岁以下的少年,为国而赛。男孩儿、女孩儿虽然花名各色,但有着共同的名字b-boy和b-girl,哪怕你是开山鼻祖,年近花甲,一辈子都是boy和girl。

这就是“霹雳舞”或“街舞”的世界,中文翻译源自这个词breakdancing,上世纪70年代诞生于纽约南布鲁诺科斯的一项嗨翻天的舞蹈。如今,dancing也就是“舞蹈”正在被最狂热的参与者慢慢去掉了,boy和girl们自称是“breaker”,中文翻译一时还追不上,“街舞”是时下的称谓,去青奥会与五环共舞的中国孩子也都有着闪亮的花名,跳得也挺嗨。

青奥会竭尽全力取悦于未来的一代,“街舞”跳进奥运大家庭可谓欢欣鼓舞。场地占用很少,与3对3篮球公用空间,对抗赛制让“舞蹈”有了鲜明的竞技色彩,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似乎基因近似。30多年前,“街舞”诞生之初,就塑造了舞者间直接的对抗模式,“霹雳舞”刚刚传入中国时,也有一个词随即诞生了——“茬舞”,有“茬架”在前,你基本可以明白北京方言所赋予的特殊语境。“街舞”一向对于自己的竞技性引以为傲,体操、艺术体操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动作套路,不会有两人同在场上、相互激发连续竞技的过程。

文章作者

张斌

发表文章316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598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体育评论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詹姆斯·卡梅隆

什么是好的科幻电影

681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