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科幻不是编故事,而是编世界观

作者:张星云

2019-02-28·阅读时长9分钟

945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80个字,产生3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郭帆(王旭华 摄)


郭帆是个科幻迷。

1995年,他上初三,因为看了卡梅隆的《终结者2》,梦想以后当一名科幻片导演。他说他的处女作《李献计历险记》就有一点科幻,只不过当时技术和创作理念都不成熟,完成度很低。2014年,他拍了部青春爱情电影《同桌的你》,票房4.56亿元。紧接着,第二年中影制片分公司的人就找到他,谈合作的可能,郭帆说自己特别想拍科幻片。当时中影手上有三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版权让他选,分别是《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郭帆是大刘的粉丝,大刘的书他都看过,最终他选了更贴近于近未来的《流浪地球》,因为可能实现的技术延伸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情。

拿到版权后,最大的困难不是钱,而是信任,完全没有科幻电影拍摄经验的他受到外界的大量质疑。就这样顶着压力做了4年,从最开始他一个人,到最后7000人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吴京援手出资,宁浩借他道具,而刘慈欣也作为监制在影片即将拍摄完成之时加入讨论。

后面的故事尽人皆知,《流浪地球》最终成为今年春节档的黑马,票房超过40亿元,2019年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国科幻元年”。

尽管票房好,《流浪地球》带来的争议依然很大,而导演郭帆也在拍摄过程中清晰地感受到诸多与好莱坞的差距,他说“中国科幻元年”这个称号其实和他没关系,而是因为国家强大了,民众对航天工业水平有了自信,才会提高了科幻电影的可信度。

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拍完《同桌的你》之后,你和宁浩、肖央、路阳、陈思诚五位导演被电影局派去美国派拉蒙短期访学,这趟行程你感受到与好莱坞电影工业有什么样的差距?

郭帆:当时一共10天,派拉蒙向我们展现了电影从一个最初的策划到最后影片全球发行的整个流程。我看到的首先是硬件上的差距。他们以前拍摄用过的外景会保留下来,更别提头盔这类道具,从出厂到戏拍完后的保存,整个流程非常健全。其次是观念上的差距。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至今在中国我们连剧本格式都没有统一,用什么样的字体、字间距、字行距,标点符号的使用,对白和动作的格式,储存文档的命名——如果你仅仅看这一件事的话,肯定会觉得为什么这么较劲,但其实这些都是工业化的基础。只有在统一格式的基础上,编剧写下的剧本才不仅仅是一张纸上很多字,而是可以将这些字转化成数据,才可以被量化,也只有被量化之后,才可能被拆分,进行分工,将每天的拍摄进度拆分成以镜头为单位,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没有这个工业化的底层逻辑,我们在前端拍摄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我在拍摄现场和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个场记软件不错你可以用,可他觉得这个软件远远不如他拿一张纸一杆笔写得快,我说对,你今天写得快,明天写得快,但100天之后呢?你能保障这些纸都还在吗?如果我要查一个信息点,你要翻多久呢?

我们从来不缺乏想象力,只是我们没有工具把这些想象力转化成一个一个的镜头。有人认为工业化是具象的,但我认为工业化就是工具,它本身并不产生什么,而是可以帮助创作者实现想象。在派拉蒙我就发现,他们已经完全习惯这套流程了,并且不光在好莱坞,在很多领域他们都这么干,NBA永远用数据说话,IMBD这种网站也是用数据来排名。但这套东西也不是说百分之百我们拿回来就可以用,因为它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别,美国是契约型社会,中国是人情社会,所以我们还得保留一个柔和度,才能建立接地气的工业化流程。


请维塔工作室做的“外骨骼装甲”,一整套需要五六十万元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科幻迷,肯定知道大部分科幻漫画或者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即便票房好,也会经常遭遇原著粉丝不买账的情况。2015年接到《流浪地球》拍摄计划后,你只从原著中选取了几百字的故事进行改编,即地球受木星引力袭扰,推动地球飞行的发动机对半失灵,眼看地球就要撞上木星这一个片段。为什么?

郭帆:我把电影比作一个人,一个人的核心不是他穿什么衣服,而是他的灵魂,他是哪儿的人。其实大刘那本书里展现的所有文化都是非常中国化的,包括我们没有放弃地球,会带着地球离开这件事本身就很中国。就像买房一样,房子对中国人来说不只是商品,也是你孩子的家,是丈母娘看你的眼神,是你所有记忆的承载。但从物理属性来看,人类没有必要带着地球逃跑。中国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导致我们对机器、科技本身就有一种陌生的冰冷感,但在传统农耕文明下,土地却可以给我们温度。所以带着地球逃跑这个点就成了一个极其感性,甚至反科技的点,但它却因此有了温度,同时又符合中国人的认知,这就成了中国科幻的落脚点,也成了本片的灵魂。

此外,科幻剧本的创作跟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有很大不同,一开始不是编故事,而是编世界观。你能创建得多细致,就能让这个故事多可信。观众只有先相信这个环境,才会相信剧中人是活生生的人,人物才能得以建立。所以你看卡梅隆的《阿凡达》就是先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让你融入它那个世界。因此,为了准备《流浪地球》,我们从1977年这个时间点开始编了100年的编年史,把当下的现实世界和之后的世界串联在一起,构成这部电影的世界观。筹备之初和中科院的院士们开会交流,有老师就提出地球是不可能被推出去的。我只能及时打住:这个必须“可能”,否则电影就黄了。还有就是在巨大且分散的推力下,地球为什么不会解体?电影中没有展现这个细节,但我们考虑到了,实际上每个推进器下面都覆盖着一层减压装置,否则单点放上去那就真变成地心挖掘机了。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1030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詹姆斯·卡梅隆

什么是好的科幻电影

681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