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客天下
2019-03-11·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60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詹方歌 编辑/邢昀
导演冯小刚曾在自传中毫不吝啬对自己成绩的赞美。因为《甲方乙方》是内地电影市场首部“贺岁片”,开启了之后20年中国“贺岁档”大战的序幕。
“贺岁档”这一概念本是由香港引入内地,经过20多年发展,岁末年初的这个时间段渐渐成为中国最完善的档期,也在无意间绘就了影视资本缩略图,档期内片来片往,银幕背后,公司各有野心。
2018-2019年度传统意义上的贺岁档已过半,火药味最浓的春节档还在赶来的路上。猫眼电影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共有14部影片上映。一位资深影视从业者说,春节七天属于单日票仓很高的大档,大片扎堆。如果不能做到头部杀出来,每部片子分到的量也有限,所以风险也大。
港味贺岁浮沉
“贺岁档”的概念始于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每逢岁末香港都会有大团圆喜剧电影上线,这些电影大多明星云集,剧情简单轻松,只为增添过年的欢乐气氛。
1995年,成龙的一部《红番区》将“贺岁档”的概念由香港带入内地,在平均票价每张2元的时代获得3500万票房,鸣响内地“贺岁档”第一枪。这是成龙第一部制作费用过亿的电影,全球票房8000多万美元,至今被奉为经典。
大制作的背后,《红番区》出品公司香港嘉禾电影的确有底气。嘉禾电影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曾培养出李小龙、张曼玉、成龙等多位知名影星,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发行公司之一。邹文怀等创始人均出身于邵氏影业,1994年“嘉禾娱乐”登上港股市场。
那个年代香港的贺岁电影打得难解难分,嘉禾也贡献了不少精品。成龙、周星驰都是贺岁片常客。从《家有喜事》《东成西就》到《喜剧之王》《我是谁》《警察故事》《功夫》等,港味贺岁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调性”:剧情阖家欢乐,对白搞笑有趣,特技动作炫目,阵容巨星云集。
上世纪90年代末,金融风暴席卷香港,经济持续低迷。邹文怀投资房地产失利,一手捧红的成龙远赴好莱坞,公司业绩也开始走下坡路。2000年,寰亚电影恶意收购嘉禾电影股权。最终,邹文怀取得李嘉诚的鼎力相助才保住公司。
属于嘉禾的时代已过去。2002年12月,寰亚电影凭借一部贺岁档电影《无间道》夺得5505万港币票房,成为2002年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嘉禾挡得住野蛮人,却挡不住资本的潮水。2003年,嘉禾娱乐制作最后一部贺岁电影《行运超人》,此后逐渐淡出电影制作领域。与此同时,纯正的港味儿贺岁片也渐渐难觅踪迹。
2007年,嘉禾娱乐易主,卖给内地娱乐公司橙天娱乐,渐渐退出电影圈。此后,橙天嘉禾主攻电影院线。
而在2007年贺岁档,橙天嘉禾作为第三出品方的爱情喜剧《爱情呼叫转移》,累计票房1300多万,成就了陈奕迅知名度最高的歌曲之一《爱情转移》。而出演片中男主的演员徐峥,日后转型导演,2012年末捧出一部《泰囧》,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票房过10亿的华语电影。
发表文章56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419人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