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刊词 | 解锁文化地图的《诗经》密码 (上)

作者:李山

2019-03-17·阅读时长7分钟

39713人看过

解锁文化地图的《诗经》密码

19.1MB
00:0013:55

我们讲《诗经》准备分以下几个话题,大致分七大块。

首先是婚恋诗。

第一部分. 最古老的人际关系

婚恋·密码

——3000年前的古人如何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

婚恋诗,首先是婚,其次是恋。婚姻诗,比如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很多教科书、很多选本都把它解释成一首爱情诗。 但是我个人的看法,它应该是一个婚礼上,祝愿结婚的人,夫妻情深的一个乐章。简单的说,就是婚姻典礼上的乐歌。那么当我们把诗的主题确定为不是恋爱诗,而是结婚典礼上的诗时,就有个问题:《关雎》是排在《诗经》之首的,那么这种排在《诗经》之首是偶然的吗?接着再问,古人把一首婚礼上的乐章放在了诗篇的开头,这又意味着什么?

这就涉及到婚姻家庭在中国文化当中的重要地位。大家打开《论语》头一章是“学而时习之”。第二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我们把它捏一捏,把水分去掉,可以看到一种逻辑架构。什么架构呢?一个人在家是个好孝子,好兄弟,他到社会上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分子。我们再简单地说就是:好家庭,培养好的社会分子,社会成员。这就是一个中国逻辑:把一个人的教育的完成首先放在家庭之中,往回追就是一个好父母,才能教育出好孝子。

这种逻辑是个中国逻辑。因为我们在古希腊,比如说像柏拉图写的对话录(《柏拉图对话录》)里面,我们看到的则是:家不能够培养希腊公民。为什么?因为家里长期待着的是女人和奴隶,女人只有半个人格,奴隶全无人格。那么半个人格的女人怎么培养出一个完整人格的希腊公民呢?不能,那么在哪去培养?要到阿格拉(注:agora,雅典或古希腊任何其他地点的市场,用于集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与中国设定相异的文化逻辑。

当然在今天,从全世界角度来讲,教育家们都承认,家庭,的的确确是一个人的第一学校。一个人的很多的气质、性格都是在父母和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的,教师往往是起不到作用的。当然有些好的教师可以对人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样的教师一是少,再者也晚,因为一个人上学遇到老师总要到七八岁以后。

所以我们通过解读像《关雎》这首诗,把它的主题像调照相机焦距一样调准后,它的文化含义就出来了。也可以说当我们理解了文化含义之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诗,就能感觉到那种庄重和典雅。

现在因为《诗经》里出现“荇菜”这样一些水藻类植物,有人就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民歌”,这也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呢?实际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里的”参差荇菜”是水藻类的植物。那么它又暗示着什么?它暗示着一个家庭主妇的职责。因为我们在古代的一些相关记载当中看到,祭祖的时候要采集一些水藻类的植物,敬献给祖宗,而这个往往是由家庭主妇来完成的。

另外里边出现了“钟鼓”“琴瑟”,当一个“钟鼓”跟“琴瑟”同时出现的时候,它意味着一种典礼。 所以我们说现代人如果不重视这些东西,不重视“钟鼓”和“琴瑟”出现在什么场合,不了解这些名物,你就难以去把握这个《诗经》的主题。而把握了《诗经》的主题,我们就把《诗经》引向了一种文化的深处。比如在婚姻缔造这个事情上,到底它起了什么作用?周人为什么重视它?这就是我们要跟流行的说法“对着干”。

当然这个是我一家之言。听众朋友们,我们在讲这个事的时候,当我表达一家之言的时候,我并不反对大家按照市面上流行的说法去理解它。然后我们大家可能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这首诗比较典雅,比较流畅,我们再去欣赏这些东西。这就是说“婚”。

“恋”呢?《诗经》有没有恋爱诗?有,但是恋爱诗,它和罗马人写的单相思的作品是不一样的。比如写给某位他心中的女神,可以写一本诗集。再比如古希腊的萨福,她可能有很多同性恋的女伴,她写给她们的诗,从格调上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像《郑风》里边就有“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你看上我了吗?或者你想我吗?想我撩起裙子来渡过溱水(注:溱水是一条河水的名字),去找你。没看上,天下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我好找别人。这是一种带有某种调侃、打情骂俏的风流俊赏。

另外《诗经》特别关注婚姻,而婚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历史的作用。我们关注它,就引发了一个另外的事情:就是对那些不幸的家庭的高度关注。大家打开《诗经》,发现好多这种婚姻家庭失败之后的那种女人,那种受了伤的心灵的呻吟,甚至颤抖。

我的一个感觉,我学中国文学大半辈子,中国文学一开头一结尾有两部作品都是擅长写女性的,一个就是《诗经》,还有一部是《红楼梦》。很巧,一头一尾。表现女性,“汉乐府”有一些,不主要;到了李白,杜甫,他们也偶尔写女性,比如像杜甫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写他夫人;像李白献给女人的诗,有一些,“云想衣裳,花想容”,那是献给别人家妻子的,皇帝的妻子的。所以说起来,表现女性,把她们表现得那么风致嫣然,表现得很美好,这两部经典著作,都做到了。

《诗经》像个万花筒,表现了很多女子的性格,也有在婚姻面前表现那种刚毅的,很坚强的,很俏皮的,当然也有很灵动的。这些都是我们将来会选取一些作品和大家边读边讲的。


第二部分. 最接近大地的生活方式

农事·密码

——人与自然、与天地如何相处

《诗经》还有一个题材,和我们的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那就是《诗经》的农事诗。

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重视农业的传统。那么这个传统怎么形成的?简单说是从周人开始特别强调“种地”。周人甚至说,我们周人,所以取得天下,是因为我们始祖后稷,都为天下人积了德。积了什么德?在大洪水过去以后——尧舜时期发生大洪水,这是一个传说,当然现代学者对这个是不是传说有不同的看法。大洪水之后大家挨了饿,于是舜尧就派周人的始祖去种地,为天下人提粒食(粒食:粮食是一粒一粒的)。积了德,子孙就昌达起来了,能够有机会主宰天下!他们是这样讲的。

所以农事诗歌里,人和自然这种关系,一个文化人群,如何去设想,如何去认定,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文化差异。比如像古希腊人,我们看荷西俄德的诗,里边就谈到了,说:大自然可以给我们提供财富,于是我们就要征服大自然。但是中国的诗歌里,比如说他会描写:上天有意识的把云召集起来,然后下一点儿雪,觉得雪不够,再下一点儿雨,于是泥土里饱含着水分,“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让百谷——各种作物产生。

这就是一种“天地”。我们知道到了《易传》时期就谈到了“天地”是一大德行,什么德行:“生生之德。”所以你从这些农事篇可以解读什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种东西到了《易传》,哲学家开始概括了,他们概括的是一个文化人群对天地自然的那种饱含情感的认定。以一个具有情感字样的“德行”“大德”来概括“天地”的本性,像这种东西它是有起源的。

第三部分. 最难以分餐的桌子

宴饮·密码

——一个桌子上的利益如何分享

通过解读农事诗篇,可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内容,在《诗经》中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题材,就是筵宴——吃饭。中国文化到今天,吃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有事没事、高兴不高兴都要去吃一顿。甚至有些腐败现象也与此相关。但是吃饭、宴饮,在《诗经》里面寄予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看宴饮,比如说《诗经》表现宴饮,不是我买通你,我请你帮忙,我请你吃饭。它是讲周王,他是当时天下最大的人物,他请他的亲戚朋友们吃饭。这个在《诗经》里谈宴饮往往谈的都是上级招待下级。

这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你作为领导者,你作为主宰者,天下人、其他人为什么跟你走?简单地回答:可以跟你分享利益。而宴饮诗,宴饮这个活动,它本身就有这样的象征含义:主人置了酒席跟大家分享。西周封建制实际上就是一个贵族分权制的政体,所以一个领导者,怎能不施舍?比如像周贵族,《左传》里就讲什么是贵族?什么是君子?什么是真正的风度?能够施舍,你才是真正有风度。而这已经不单是一个风度问题了,古人说这叫礼仪,这叫威仪。你有威仪,光拿架子不行,你还得拿出四两半斤的,来款待你的下属。大家为什么跟你走?这个问题涉及到今天的政治学,它其实也没有实际含义。像今天有些国家选总统,他也是开出各种各样好的承诺,就是“跟我走,每人家里一周会有一只chicken(鸡)”,这不是也有这样的话吗?

所以宴饮诗在表达的这种东西,我们不可小瞧它,它在宣示一种政治的真谛。那么,当西周败坏的时候,当贵族们只知道奢侈浪费的时候,宴饮诗,它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批评人们酒德不好。我们今天酒席宴上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就在那些诗篇里,比如说有一首诗叫“宾之初筵”。宾,就是宾客,筵,就说筵席。说宾客们一开始坐在那人五人六,喝点酒就开始群魔乱舞,就开始不讲酒德,就开始谁不喝醉不饶谁等,非常有趣。这就是宴饮诗。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欢迎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文章作者

李山

发表文章166篇 获得179个推荐 粉丝2366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先秦两汉文学专家。已出版《诗经析读》《永不妥协的大生命:孔子的一生》等。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李山·《诗经》密码

解锁3000年文化地图

1070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3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