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实
2019-04-03·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91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美国数学家卡伦·乌伦贝克
口述/张圣容
我在西安出生,在那里长到三岁,随父母去了香港,再由香港去了台湾,1970年从台湾大学数学系毕业。那一届数学系非常特殊:我们班40个人,有12个女生。往常一届通常只有四五个女生,我们那届女生却特别多,集成了一股互相帮助和砥砺的力量。这群女生后来继续在数学上发展的很多,拿到博士学位的大概有七八个,在学术界发展的有五六个,现在有四个人在美国大学教数学。罕见的人数优势让我们谁都不落单,彼此扶持,走了下来。数学家的成长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学术方面,都需要彼此呼应、一起前进,处于孤立状态是很难的。
在台湾,高中男女分校。我是台北第二高中毕业的,以第一名的成绩保送台大,可以任选专业。那个时候台湾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医学,或者其他热门专业。我决定选数学。一进去发现,像台北一中、台南女中、高雄女中保送进来的,很多女生竟然也不约而同选了数学系。我们那时受到杨振宁的影响很大。杨振宁那时刚拿了诺贝尔奖不久,很有名,他到台湾开暑假数学研究课程。他说,他要是年轻人,就会学数学,“数学呈放射性发展,有很多方向,前途很光明”。我猜我们那时都受到他这个判断的一定影响,很多人都第一志愿进的台大数学系。这是当时的风气,我刚好在这个潮流上。后来到美国做数学研究,验证了杨振宁的判断是正确的。
我们上大学时,报纸还有社论说,台湾经济这么困难,台大这么难进,宝贵的社会教育资源应该留给男生,女性未来不会往事业上奋进,实际浪费了资源。我们看了都很气愤。后来我们很多女同学都在事业上继续发展,证明了社论是错误的。我们班的金芳蓉,现在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教授,李文清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做数论,还有吴徵眉在伊利诺伊香槟大学教数学,都是出色的数学家。同班女同学现在还有人在台湾淡江大学和马来西亚教数学。我们这个班的女生念纯数学、后来成为数学家的有六个人,还有很多出去做统计、计算机数学,在数学上的基础都很扎实。那时我并不觉得特殊,回头看,才发现那么多女性集中在大学里学习数学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我们竟能在同一时间全聚在一起,成为一股力量,现在想起来,觉得是种幸运。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1982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