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19-05-1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26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叶名琛所说的游历过欧洲、通晓英文的“俄国主”(请注意这位仁兄措辞之讲究:对外国君主一概避免用“皇”“帝”“王”字眼,而称之为“国主”“女主”,主体意识很强),即沙皇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他是保罗一世第三子,本来与大位无关,然大哥亚历山大一世辞世时膝下无子,二哥又因婚姻不合皇室规矩丧失继承权,皇冠就落在他的头上。亚历山大在两年前就起草了秘密诏书,册立三弟为皇储,但未经宣布,自己猝然间被刺身亡,来不及交代后事,导致两个弟弟让来让去,老三先向老二宣誓效忠,老二不干,反过来向老三表忠心。沙俄出现了将近一个月的空位期,十二月党人乘机起义,陈兵于枢密院广场,提出废除农奴制等一系列改革要求,并强烈反对尼古拉继位。一些激进的十二月党人打算逮捕甚至处死沙皇家族,在广场上排成战斗队形,杀死了试图劝解的彼得堡总督。尼古拉终于不再犹豫,命炮兵轰击起义队伍,近卫骑兵团挥刀冲击,在血腥镇压与政治迫害中登上皇位。
尼古拉有一个崇尚普鲁士精神的父皇,自幼在军中严格训练,性格强硬冷酷,生活规律刻板,身边亲信几乎是清一色的军人,也热衷于对外用兵。即位两年多,第八次俄土战争爆发。19岁的禁卫军芬兰团准尉穆拉维约夫,参加了渡过多瑙河的战役,在攻克瓦尔纳要塞的进攻中表现勇敢,受到皇帝嘉奖。尼古拉一世本人也在军中,实际担任军队的总指挥,一本书里写道:“在部队里他和大家共甘苦,一起经历了征途的跋涉和军营的种种不便……有时冒着倾盆大雨,骑马走在军队的前面。士兵们望着皇帝,忘记了劳累与疾苦,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地向前挺进。”这是御用文人的宣传词么?是,但大半属于实情,同努尔哈赤的行为很相像,而与后来的御驾亲征差别较大。俄军在多瑙河和高加索两个战区先后取胜,兵锋直指伊斯坦布尔,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迫使土耳其签约认输。尼古拉一世积极参与欧洲事务,曾发兵十万镇压1848年匈牙利起义,保住了小表弟约瑟夫一世的奥地利帝国,很享受扮演“欧洲宪兵”的角色。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294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