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解谜时代的道具

作者:卡生

2019-05-16·阅读时长7分钟

25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3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美术师戴延年(于楚众 摄)


造一个老傅的家

1990年的《渴望》和1993年的《我爱我家》都是当年的年度爆款,前者苦情后者逗贫,是我父母每天必追的电视剧,年纪太小我只能跟着大人凑个热闹。那时候,我和剧中的贾圆圆差不多大年纪,懵懵懂懂地能看懂一些,跟着乐一阵。

把情景喜剧从美国带回中国的导演英达大概没有想到,这部当年在北京台开播六集就被叫停,并且收到大量批评之声的试水之作,多年后在网络上成为深受“80后”“90后”年轻人关注的现象级电视剧。

我混进了《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的群里,他们在交流中,经典台词信手拈来,甚至成为日常聊天习惯,“姆们”成为亲切友好的称呼。不仅如此,剧中人物的服装、道具、布景一样不落地成为热议的话题,曾在“电视采访”那集里客串摄像师角色的灯光师胡耀辉,客串了六个角色的副导演林丛,以及“近亲”里写在小公园的“戴延年到此一游”的梗都被剧迷们一一圈了出来。

剧迷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解谜时代的道具,老傅家的老干部沙发套(后80集换成了暗花沙发)、出镜率极高的黄色电话机,90年代中产阶级老三样——单缸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甚至挂在墙上的呼啦圈,都是我们20年前的家庭记忆。

我们采访到了当年“到此一游”的美术师戴延年,他说,曾有资深剧迷把老傅家的每个房间的方位、格局和位置做成了一个平面图,分毫不差,连门的位置都标注出来,这让他唏嘘感叹剧迷们的热情。

也有为数不多可以踩点还存在的实景,比如老傅家被称为“杨柳北里”的大院其真实取景地是西便门的国务院机关大院,和剧中退休老干部老傅的身份极为契合。曾经有剧迷敲开国务院机关大院“老傅家”二层的房门,要一探究竟住的到底何许人也,得知这里住着曾经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钟仁辉老人,在他去世之后,《我爱我家》影迷会群里还发出特别慰问。

筹建剧组之初,最早定下来摄影王小京和编剧梁左。舞台置景是这个剧十分重要的环节,英达把要找的人描述给王小京:做过电视剧,还得做过戏剧舞台,两种经验叠加才能胜任《我爱我家》的舞台美术设计。“戴延年呀!”王小京脱口而出。

文章作者

卡生

发表文章99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43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理想家庭

为什么《我爱我家》

80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