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1 加缪 | 在贫穷与阳光中间

作者:袁筱一

2019-06-03·阅读时长11分钟

86221人看过
袁筱一老师是一流的法语文学译者,研究者,翻译过如加缪、卢梭、昆德拉、勒克莱齐奥、杜拉斯等多位法语文学大师的著作,著有文集《文字·传奇:法国现代经典作家与作品》。在本讲中,袁老师将从加缪的生平谈起。

2.1 在贫穷与阳光中间

20.1MB
00:0021:57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袁筱一。欢迎和我一起进入文学的黄金时代,今天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述加缪和他的《局外人》。

加缪也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法国20世纪的作家。尽管很庸俗,但是我还是想用1999年“站在一个世纪的终点”,法国读者投票选出的一百本20世纪文学的排行榜,来展开我们加缪的这一讲。我想讲一讲加缪是怎么样走到他的这样一个文学位置的。

当然首先要说明的是1999年“站在一个世纪的终点”,这100本“20世纪最好的书”的排行榜是法国人的选择,换了美国人、英国人或者德国人,他们的榜单可能不是这样的。不管怎么说,在榜单上,加缪的《局外人》名列第一,第二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三是卡夫卡的《诉讼》。乔伊斯的《尤里西斯》排在第28位,还有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排在第25位,而波伏瓦的《第二性》排在第11位。

法国读者20世纪文学排行榜 (图片来自主讲人)

《局外人》译成汉语,不过五六万字,而且并没有法国20世纪文学故意而为之的难。读者读到第一句就感觉很亲切,学了一学期法语的同学完全可以读懂。开始的这一句是这样的:“Aujourd'hui, maman est morte. Ou peut-être hier, je ne sais pas.”是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就是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所带来的巨大疑问,“也许是”,竟然是“我不知道”。不过我们还不用这么着急进入《局外人》,因为如果不了解加缪,如果不了解《局外人》之外的20世纪法国文学,我们可能会因为“妈妈的问题”而遭遇到一个不小的道德难题。

所以接下来我就先谈一谈加缪的生平。

从阿尔及利亚到巴黎

加缪的一生,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阿尔及利亚到巴黎”这样的一生,大家都知道加缪是在阿尔及利亚出生的法国人。家庭生活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八个字“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如果不是得到赏识他的小学老师热尔曼为他争取奖学金,他大概小学毕业之后就得辍学,他的哥哥就不得不为了一百法郎的月薪去辍学打工。而对于家庭的苦难,其实加缪自己交代得非常清楚。他说“有这样一位妇女,丈夫的去世使得她和两个孩子生活在贫穷中。他住到母亲家中,母亲也很贫穷,还有个残疾的当工人的兄弟。”

好在加缪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并没有因为贫穷影响到相对还快乐的童年。扶持和欣赏他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有热尔曼,中学时他还遇见了日后能够让他进入巴黎知识分子主流圈的格勒尼耶。少年时代的加缪非常热爱足球,如果不是因为后来生了肺病,我们很可能就多了一位伟大的足球运动员,而少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不仅如此,加缪还很有女人缘。加缪的第一次婚姻很早,早在他写小说之前,他21岁就结婚了,当然两年以后又离婚了。

 加缪(图片来自Wikipedia)

后来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加缪非常好地将他的贫穷扭转为一种财富。他说,“首先贫穷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种痛苦。为纠正自然产生的麻木不仁,我把自己置于贫穷与阳光之间,贫穷使我不得不相信在阳光底下、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而阳光使我知道历史并非一切。”

我们要讲述“贫穷”作为加缪的关键词,当然不只是为了交待他的人生。事实上作家出身与其作品之间的关联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差不多40年代以后,加缪才开始长期居住在巴黎,他的所有学历、一直到大学,都是在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完成的。他最初也工作在阿尔及利亚。在《局外人》中,他写到了很多对巴黎的感受、小职员的工作,这些其实都和加缪本人的经历相关,但最要紧的关联可能还不是在这里。

加缪的作品里一直有一种野生的力量,他自己后来在成年的手记里也写到过,“文学作品就是力量、爱和意味着征服的死亡”。这当然与当时的巴黎主流文学圈是完全不一样的。

19世纪是法语文学群星闪耀的世纪。在经历了别样的辉煌之后,20世纪的小说、诗歌、和戏剧都通通站到了19世纪的反面,体现为一种反叛。但是这种所谓的反叛,其实是基于传统之上的。刚才讲到,其实加缪在到达巴黎之前,并不是主流文学圈里的人。所谓的“反叛”,和“学院”其实并不矛盾。

说到巴黎的主流文学圈,大家可能会想到与加缪差不多同时代的、年龄稍长于他的萨特,以及纪德、马尔罗等人。他们有的比加缪年纪大一点,有的更年轻一点。提到法国的主流文学圈,我们可能就会想象:他们都是毕业于名校,都有一定的理念,即使是反叛也体现为一种理念。

大家也可能会想起,超现实主义者往往非常憎恨在20世纪仍然存在的传统的写作,例如所谓的现实主义小说——“侯爵夫人下午5点钟出门”等等。这些都是对第一批现实主义小说以及浪漫主义小说的一种反动。

马尔罗(图片来自Wikipedia)

但是即便如此,理念也是需要学院扶持的。所以巴黎文学圈中的人,他们可能会为了共同的理念,或者对文学本质的共同的认识而写作的。而在加缪的年轻时代,其实距离巴黎的主流文学圈比较远。只不过比较幸运的是,因为格勒尼埃的原因,虽然早期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在阿尔及利亚创作的,但包括《局外人》在内的这些作品,都很快就进入了巴黎的出版渠道。

所以说,加缪的贫穷,他的家庭出身,他远离巴黎的事实,并没有使得他后来进入文学的圈子产生困难。加缪在战争期间来到巴黎,是以一个记者、剧作家,甚至演员的身份。当然他作品的大量出版,实际上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一样,是来到巴黎之后才开始的。

加缪的一生非常短暂,他1913年出生,1960年死于车祸,只有47岁。特别荒诞的是,他当时坐在伽里马出版社的米歇尔·伽里马的车上,后者也是他到了巴黎之后就建立了深切友谊的好友。米歇尔·伽利玛本身也在车祸中丧生。加缪之死,可谓扑朔迷离,因为米歇尔从来就不是一个有着不良驾驶习惯的人;更因为加缪在1944年已经较为深入地融入了巴黎艺术圈的时候,有一位画家——马克思·雅克布曾经据他的出生日期为他算过一卦,据说结论是:他将死于非命。如果我们对于荒诞有一个最肤浅的解释的话,那么他的结局其实也是颇为荒诞。

加缪的两个“三角”

加缪的这一生只有47年,因而他的创作就显得非常密集。如果用一个“三角”来概括他的创作历程,那么他这一生有两个重要的“三角”,这两个“三角”也印证了加缪作为小说家、哲学家和剧作家的天赋和统一性。

伽利玛出版社《西西弗斯神话》《局外人》《卡里古拉》封面 (图片来自librairiedialogues.fr)

第一个三角是《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话》和《卡里古拉》所构成的,它的中心是“荒诞”。

《局外人》是我们接下来要解读的作品,是他的一部小说作品。而《西西弗斯神话》是一部哲学随笔,这当然远远不可能和萨特的《恶心》背后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相提并论,因为《存在与虚无》已经是对建构哲学体系的一次尝试。而《西西弗斯神话》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随笔,当然它也对“生和死”这样的问题有着密切相关的哲学思考。《卡里古拉》是一部剧作。这几部作品构成的“三角”,中心叫做荒诞。

伽利玛出版社《鼠疫》《正义者》《反抗的人》封面(图片来自librairiedialogues.fr)

第二个“三角”是围绕着反抗,同样也是由三种类型的作品构成的,一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小说《鼠疫》,另一部是《正义者》,还有一部是《反抗的人》,是一部剧作。

加缪对于自己的创作一直是很有计划的,大家如果读到他从1935年以来的手记就会有深切的感受。他对自己要创作什么,其实心里是很有概念的,但是尽管这样,他的作品当中还是有一种“野生的力量”。我们能够感受到无论是他的语言还是他的叙事,没有丝毫学院派的严肃和紧张,但是却有一种经过深思熟虑或经过理性之后的巨大激情,这可能就和他非学院的经历相关。

因为加缪的意外死亡,他一生的作品不算特别多。但是在他身上,我们却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和人是统一的、相互支持的。

这两个“三角”和他的人生也有关系。第一个“三角”主要是在阿尔及利亚完成的,当然后来得到了巴黎的主流的文学圈的承认。自从得到承认之后,就奠定了加缪在当时毫无争议的以巴黎为中心的文学界的名声。

后一个“三角”完全是他来到巴黎之后才创作的。他曾经在阿尔及利亚做记者,但他所在的报纸被关掉了。其实在1940年代初的时候,阿尔及利亚当时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抗议前线。报纸被关掉之后,他经过主编皮亚的介绍,就来到了巴黎。在巴黎他加入了《战斗报》,同时也成为地下抵抗组织的一名成员。也可能因为有了反抗的经历和经验,他已经非常确定自己要什么。当然这日后也是饱受争议的,因为从“局外”到“反抗”,应该说是从本质到解决方案提出的过程。

加缪创作中的三角图示 (图片来自主讲人)

有时当我们读加缪作品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法国文学到了加缪这一步,还是充满着趣味和激情的,也会让我们相信其实人生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在第二个反抗的“三角”的作品中,加缪提出了“与人生反抗”的解决方案,这和我们后来读到的大多数20世纪法国的其他作品不太一样

因为到了新小说之后,我们会发现法国作品已经过多地沉溺于绝望,虚幻的激情已经被消解了。而在加缪这里,我们还是可以向往希望。加缪似乎也总是在他的作品中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希望,总是想突破一点什么,想挽救人类于水火和沉沦当中的梦想仍然在。虽然他提出来的关于“英雄”的概念完全不同,但是也毕竟有着他自己对于崇高以及英雄梦想的这浪漫主义的定义。只是这种定义,不同于我们之前所接触到的任何定义。

加缪与萨特

第二个反抗的“三角”也和加缪来到巴黎后,认识了萨特和波伏娃有关。他曾经在咖啡馆里看到萨特和波伏娃作为青年一代的偶像,受到欢迎的场景。但有很多传记都曾经描述,加缪往往是默默的,不太愿意和人交往,但他对于社会现实其实有着他自己的思考。后来到了战争时期,他和萨特、波伏娃在其实是站在同一条阵线的,因为萨特和波伏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地下组织的成员。

萨特和波伏娃(来自Wikipedia)

但是到了战后,他和萨特在反抗的问题上就有了分歧,以至于甚至导致了他们的决裂。当然他和萨特之间的决裂还充满着其他细节上的误会,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两个人的观点不同。

加缪到了巴黎以后,和当时知识分子抵抗组织的各路人马都有交集。他当时供职于《战斗报》,当时的很多社论都是出自他手。尽管加缪一直为肺病所困扰(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肺病都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们熟知的很多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文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肺病的困扰,比如罗兰·巴特也同样如此),尽管他的身体不太好,但是他很快成为一个积极的地下抵抗组织成员。所以有一段时间,他和萨特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传记里面也写得非常有趣,他和萨特在一起很少谈论文学和哲学,但是他们在一起是为什么,也是一个值得追索的有趣问题(也可能是为了抵抗)。

但是战后他们俩很快就交恶了。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人相轻的庸俗故事,因为如果不是加缪出了车祸,也许我们对这两种必然不一样的力量,或者看待世界、看待文学的不同方式,会看得更加清楚。他们的决裂会让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反抗?什么是正义?非常矛盾的地方在于,其实加缪的行动能力远在萨特之上,作为曾经负责过《战斗报》的人,但到最终他却是反对暴力抵抗的。

而萨特大家也都知道,在二次大战刚发生不久,他就作为一个气象兵上前线,但是很快就被俘虏了。虽然如此,他却是主张暴力反抗的。当然对于他们的不同主张,我们在这里不多加评述。人生可能永远都是这样,在话语和行动之间徘徊。尽管加缪笔下的种种人物,包括《局外人》中的默尔索在内,都在努力超越这种话语和行动之间的差距。

后来加缪在战后很快又遭遇到所谓的“后殖民时代”的问题。作为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穷苦的法国人,加缪对于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态度也是很受争议的。当时阿尔及利亚爆发了独立战争,甚至导致了戴高乐的直接下台。但是当暴力日渐在阿尔及利亚街头蔓延的时候,加缪却选择了沉默。他既不站在法国人的一方,也不站在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的一方。他说得非常现实:“我的母亲还生活在阿尔及利亚,我必须考虑她的感受。”

法国文学的局内与局外

这就是加缪人生和创作的大背景。

如果简单勾勒一下20世纪的法国文学,会发现它面对的是19世纪的文学,是对19世纪的所有传统在各种意义上的反叛。

拉康、皮埃尔·勒韦迪、波伏娃等人

和萨特(下排左一)与加缪(下排左二),1944年 (图片来自thedailyhatch.org)

首先,20世纪的法国文学是没有大流派的,流派的概念不再流行。小说、戏剧和诗歌这些原来泾渭分明的几种题材的并存,在20世纪也不复存在,大家都首先从形式入手。当然形式最终也是为了文学本质的认识而服务的。

如果说19世纪的小说、19世纪的文学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要印证一个时代的法国,那么20世纪的文学不再认为这是它最本质的任务。20世纪的法国文学最本质的任务是要回到“自治”,文学开始有它自身的目标,有它自己行动的力量和形式。

因而在20世纪,其实没有所谓的“流派”的概念。有时从思想的角度上看,法国的20世纪是一个“萨特的世纪”,或者你站在萨特的反面,或者是站在他的身边,但大家作为知识分子,首先多多少少是围绕着萨特这个核心的。加缪既反对他过,也和他在一起过。20世纪一直到上半叶,这有这样一个所谓的“主流圈”现象。虽然加缪是后期加入的,但他依然是“主流圈”中的一个人。

在20世纪上半叶,除了超现实主义者,整个世界融在一起,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家发现了世界的残酷和非理性。19世纪所有科学进步的梦想都破灭了,科学并没有把人们带到一个理性的轨道上。20世纪,面对所有这些非理性的表现,文学又体会到有新的任务出现了。既然科学不能够主宰一切,那么文学是不是应该站在某一个立场上,重新审视我们人类曾经走过的、曾经相信的科学和进步。文学作为一种反对的力量,来重新思考这一切问题

加缪、萨特,包括塞利纳的《茫茫黑夜漫游》,都是在战争背景下产生的。在战争和战后创伤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构成了20世纪整个的文学背景。加缪的《局外人》也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出现的。

这一节的内容就到这里。本节音频中涉及到的内容和图片都可以到文稿中进行查看。讲完加缪的生平,下一节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局外人》,看在加缪的创作理念下,为什么说《局外人》是将所有人的真相暴露在阳光下?

欢迎分享转发

与更多文学爱好者

一起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

文章作者

袁筱一

发表文章16篇 获得198个推荐 粉丝798人

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

11位顶级小说家的灵与肉 | 小说大师课第一季

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54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