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19-08-20·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29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7月31日,美联储降息了,11年后的首次降息。今年来,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降息,我们却没有一点降息的迹象。物价逐级攀升制约了货币的宽松,7月CPI达到2.8%,短期也难降下来。
每隔5年,国家统计局会对CPI的构成分类及相应权重进行调整。2011年的调整中食品占了31.4%,其中肉类又占到食品的25.5%。2016年的调整中原来的“食品”与“烟酒”合并了,“食品”权重明显降低,“食品”项占CPI比重在17%到21%之间,同时居住类权重大幅增加。今夏的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食品上,如7月食品价格上涨了9.1%,非食品只涨了1.3%。食品成为CPI的主推因素并非“一日之功”,自前年起,羊肉、鲜果、蔬菜轮番上涨,如今则是猪肉价格“爆发”。秋凉“贴秋膘”需求开闸后,肉价供应只会更紧张。
中国人的饮食消费习惯虽然会有些许变化,但食猪传统一以贯之,消耗掉的猪肉占到全球一半,在国内肉食中猪也占到一多半的比例。调整了CPI结构后猪肉仍拥有4%的份额。现实情况是,自6月初,生猪价格已经从15元/公斤涨到20元/公斤,接近历史最高点,2016年的纪录是21.2元/公斤。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296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