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悦涵
2019-08-28·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36个字,产生2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欧内斯特·海明威与简·帕切特(左)(视觉中国供图)
海明威很多作品描述的都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铁骨铮铮的男性力量。从他的小说里你可以看出他对斗牛运动的热爱、对大海主题的热爱,对战争亲历其间的思考。他去世后,留下了大量信件,“1961年他死之前的50年里,他大约写了六七千封信”。他曾说写信对他是一种写作之外的放松,并在多封信里自谦自己信写得不好,“写作最好的人往往写信最糟”。与他作品力求简洁精悍不同,他的书信是长的、细致的、丰富的,“笔头松懈”。这本集结他1917~1961年书信的《海明威书信集》,是了解海明威、研究海明威的重要资料。
这本书选择从海明威18岁时候的书信开始截取,编者卡洛斯·贝克、同时也是海明威一本较好版本的传记作者,在序言里阐述了原因:“再过些许年,我们自认为所最了解的海明威才从雏菊童年期走出,出现于比他处在青春期的边缘时更崎岖更广袤的世界。”
1917年,海明威18岁。他在农场里干活,并考虑着找工作的事。和所有青年一样,他也在思索着一种“出路”。这时,鳟鱼出现了。鱼这一元素,也紧紧嵌在海明威的一生里。我们多年后在他多篇文字、多张照片中都看见了他钓了一条大鱼以后的成就感(或征服巨鱼)。1940年他开始第三段婚姻以后,对鳟鱼仍然念念不忘:“假如一个人只有一生,那抓条钢头(鲑鳟鱼)就不枉此生了。”他是密歇根湖畔成长起来的少年,由鳟鱼开始,一切,突然明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壮丽的追随,他的勤劳、在体力运动中追寻那种身体上的极限。我们知道了我们所熟悉的海明威是从哪出发的。他在后来给福克纳的信里说:“从小……我总过乡下人的生活。”
发表文章204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581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