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个美国佬到瑷珲

作者:卜键

2019-09-17·阅读时长5分钟

12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23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哥萨克移民


在俄国公使普提雅廷改变赴华路径之前,一个美国人,具体说是美国政府派出的驻黑龙江商务代表,4月初就来到尼布楚地区,持有穆拉维约夫的亲笔书信,结交当地的沙俄军政要员,参观城镇、矿山和工厂,也在额尔古纳河左岸的哥萨克村屯兜兜转转,只等待石勒喀河与黑龙江解冻开航。

那是美国开拓边疆、疯狂和血腥扩张的时代。一批批殖民者越过密西西比河,穿越落基山和内华达山脉的隘口,沿着俄勒冈通道和圣菲小道,移居西部地区,与哥萨克的侵入远东颇有几分相像。两个大国一东一西,就这样拥抱了浩瀚的太平洋。那时的美国海军还显薄弱,但对海洋资源与海外贸易的兴趣已很强烈:

18世纪40年代,鄂霍次克海已较多出现美国捕鲸船和商船,这些船常会贴岸航行并深入鞑靼海峡,补充给养,也与沿岸居民交易。

1854年2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蒸汽铁甲舰队(日人称“黑船”)第二次开进江户湾,逼迫日本幕府在横滨签订《日美亲善条约》,一向封闭的国门为之打开。沙俄、英国、荷兰闻讯后都派舰队赶来,这次出使中国的普提雅廷,就是在两年前赴日期间成功签约,露了一小脸。

1856年7月,美国公使伯驾会晤闽浙总督王懿德,所提中美互派大使、驻扎京师的请求被拒绝后,即向国务卿建议发兵占领台湾;此后英军炮轰广州,美国二领事基南、柏雷率少数美军积极参加,打着星条旗,随同英军入城劫掠,虽受到国务卿的批评,但与列强一起打开中国门户的主旨不变……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294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敦煌

从莫高窟、榆林窟到麦积山

169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