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30窟:临摹的学问

作者:薛芃

2019-09-19·阅读时长10分钟

735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08个字,产生5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30窟内有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吴健 摄/敦煌研究院供图)


到达敦煌的第一天,放下行李,第一站就是去敦煌石窟文物保护陈列中心。这座建筑正对着道士塔,背靠一片戈壁。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多,戈壁上植物绿得有些出乎意料,但风一吹,沙土就起来了,这点儿绿草在风沙面前还是那么渺小。戈壁再远处就是祁连山了。

去陈列中心,是要看8个复制洞窟。一听到“复制”,很多人就没了兴趣,走马观花地匆匆而过,心想反正也不是真迹,看与不看又有多大差别呢?但事实上,这8个窟并不是数字化打印复原的,而是从洞窟模型的搭建到内部壁画的复原,都是完全按照原窟一比一手绘临摹的,通过研究人员的比对识别,很多在原窟里看不清的细节,在复制窟中都可以慢慢端详。

8个窟依次排开,从最早期的北凉洞窟到最晚的元代洞窟,覆盖了整个莫高窟开凿的千年历史。最难得的是3号窟,也最让人惊艳。因为是元代开凿的,在莫高窟中所存极少,南北两壁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这也是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壁画,其铁线描勾勒衣饰的技法已炉火纯青,是前代洞窟中完全无法看到的面貌。3号原窟非常小,只容得下两三人,为了保护壁画,即使是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也不能轻易进入原窟。复制窟的存在,却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它的样子,这也是临摹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整窟临摹是个大工程。这些窟的复制工作最早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最晚一个45窟直到90年代才完成。现在,研究院美术所的工作人员仍旧在做着临摹的工作,在数字化保护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临摹复原更显得更珍贵了,很多研究都是基于每一笔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晕染得来的。就像是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一样,每个新发现都是双脚走出来的,而对于敦煌壁画来说,很多发现都是一笔一划临出来的。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918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最美敦煌

从莫高窟、榆林窟到麦积山

1696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