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9-09-29·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81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鲍里斯·约翰逊在牛津大学时期,右为希腊演员、政治家玛丽娜·墨蔻莉
文/李孟苏
英国政坛上冒出约翰逊家族
“脱欧”还是“留欧”,这个问题终于把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家族搞分裂了。
鲍里斯的弟弟乔·约翰逊(Jo Johnson)在9月5日晚间宣布,退出内阁,辞去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大臣一职。他说,近期自己在家族忠诚和国家利益的抉择中,已被“撕裂”,并表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约翰逊家族一直坚定地支持留欧,族长、鲍里斯的父亲斯坦利(Stanley Johnson)一生都是亲欧派,但现在他支持英国脱欧:“当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苦乐参半的时刻,毕竟我在欧洲待了20年,曾经是欧盟委员会的高级官员,也是欧洲议会成员。”
自从鲍里斯当选伦敦市长、崛起于英国政坛后,“约翰逊家族”在伦敦精英圈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俨然是英国的肯尼迪家族,或者卡戴珊家族,全身上下散发着“快看我”的光环。虽然讽刺杂志《冷眼》的主编戏称约翰逊家效仿肯尼迪家,学歪了,搞出个滑稽版,但“二战”之后,英国确实没有过像约翰逊这样的一个家族,人口众多,没有贵族出身,却像蜘蛛结网一般,网罗起传媒业和政界的权势人物,织出一张密切的家族关系网。名流杂志恭维这家满门英杰,成员个个都是“超级阿尔法”。
约翰逊家族的荣光要从鲍里斯的曾祖父阿里·凯末尔(Ali Kemal,1867~1922)说起。凯末尔家族是土耳其北部昌克勒省的乡村望族,他做记者起家,步入政坛,担任了奥斯曼帝国最后一届政府的内政部长。他公开批评政府“不只无意平反亚美尼亚人的冤情,更包庇前朝战犯,形同将国家荣誉置于尘土之中”,因此触犯了社会禁忌;土耳其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公开反对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将军,更成立“亲英协会”,被民族主义分子杀害。
凯末尔做记者期间,在瑞士结识了瑞士-英国混血女孩温妮弗雷德·布伦,二人在英国结婚。婚后温妮弗雷德先后生下女儿和儿子,不幸的是,儿子奥斯曼·威尔弗雷德·凯末尔出生后不久她便死于产褥热。凯末尔将儿女留在英国,由岳母抚养,他返回土耳其。“一战”开战后,奥斯曼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结盟,与英国成了敌对国,在英国的土耳其人处境变得尴尬。为了避免麻烦,凯末尔的岳母将两个外孙名字中的土耳其印记抹去,并改姓自己的娘家姓氏“约翰逊”。此后奥斯曼就叫作威尔弗雷德·约翰逊,他的妻子有德国王室血统,1940年,他们生下儿子斯坦利。
斯坦利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世界银行任职,70年代初成为欧共体第一批专员,是保守党资深党员,前保守党欧洲议会议员,在英国政界颇有影响力。他和妻子夏洛特是牛津大学校友,斯坦利得了牛津大学享有盛誉的纽迪吉特诗歌奖,在颁奖典礼上他们结识。夏洛特·约翰逊·沃尔(Charlotte Johnson Wahl)出生在一个左翼文化世家,家族里不乏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她的父亲詹姆斯·福塞特爵士(James Fawcett)是杰出的法律学者,担任过联合国法律顾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法律顾问、欧盟人权委员会主席;外公是普林斯顿大学古生物学教授,外婆担任托马斯·曼作品的官方英文翻译长达25年之久。
斯坦利一毕业,得到奖学金要去美国上学,20岁的夏洛特中断了学业,与22岁的斯坦利结婚,跟随去了美国。他们的婚姻持续了16年,这期间因为斯坦利工作频繁调动,他们搬了无数次家。颠沛流离的生活,抚育四个子女的繁重负担,让夏洛特的精神受到剧烈的刺激,一度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和强迫症,住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夏洛特的知名度在家族里最低,她一直刻意躲避公众的关注。她是画家,手头始终很拮据,不得不完成一幅作品就立刻卖掉,极少参展,在艺术圈不参加艺术展意味着游离在拥有话语权的评论家视线之外,作品缺少曝光量意味着卖不上好价钱。鲍里斯的妹妹瑞秋·约翰逊说,母亲一向“认为个人宣传非常粗俗,并对我们家里其他人得到的知名度感到震惊”。
发表文章6017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47334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