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古诗词中的日常诗意

作者:陈赛

2019-09-29·阅读时长8分钟

655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067个字,产生3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朱伟(张雷 摄)

古诗词中的意象之美

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腊月三十结束,一天365天,每天读上三五首古诗词,作为读者,我们到底能从中获得什么呢?

在《日读古诗词》的前言中,作者朱伟如此总结这本书的价值:“我自己觉得,这本小书的实际价值:一是,对应一年四季中的每一天,我们可以将古人的诗意移植进自己的体会,那每天就都能在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在莺飞草长、蝉鸣云飘、蛩吟桂香、霰舞鹊应中,过得诗意横溢;二是,较之一代代古人,我们的语文水平真的是在日益退化。那么,这本小书又实在可成为每天的语文课,来重补我们的语文。唐诗宋词里的意境与用词,不是好的语文课吗?”

在这本书里,他认为自己所做的,本质上是编辑的工作。首先是筛选。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即使像王维、李白、苏东坡这样的大诗人,真正的好诗也不多,大量是糟粕。即使很多好诗,好也就好在一两个句子,其他的句子都没什么意思。“我的工作就是做这个,把那些能够对应一年四季每一天的,好的诗句都给选出来,形成一个读本。即使有所遗漏,以后还可以慢慢丰富。”

筛选所依据的,当然是他个人的喜好。他说他不喜欢“诗言志”一类的诗,更愿意挑选那些描绘诗情画意的,或者表达他所欣赏的那种生活态度的,比如放达的、洒脱的、真性情的诗。他喜欢白居易的诗,在他看来,这位诗人人品风流,诗又直白,不受限于眼前的世界。

按照他的说法,我们每读一首诗,眼前首先应该有一幅关于此情此景的画面,“你的这个画面也许与别人不同,但只有还原到你自己的画面里去,才可能真正理解诗”。


《日读古诗词》

比如杜牧的《村行》:“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这是农历二月十三,接近春半,春雨迷蒙,蓑衣牧童,竹篱边一位穿着红裙的美丽女子,清新明丽,恰是最美的春日时节。

五月初七,张籍的《夏日闲居》:“无事门多闭,偏知夏日长。早蝉声寂寞,新竹气清凉。闲对临书案,看移晒药床。自怜归未得,犹寄在班行。”早蝉,新竹,都是夏日常见的意象,但写静谧,写寂寞,写纷扰世界里的不自由,却是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农历八月十一,王维的《木兰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秋日余晖下,飞鸟穿行于雾霭之间,光线明灭,色彩变幻,仿佛一幅印象派画家的杰作。

农历十月初六,白居易的《自在》:“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移榻向阳坐,拥裘仍解带,小奴捶我足,小婢搔我背。自问我为谁,胡然独安泰?”“杲杲”是日出明亮貌。初冬时节,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是一年之中最为明暖可爱的时刻。难怪诗人如此兴高采烈,几乎忘形。据说“冬日心智”(不将冬日视为温暖与光的失去,而作为一种积极而纯粹的存在)是一种现代发明,只有当你有一个温暖安全的地方可以作为庇护时,冬天的浪漫才成为可能。但中国古人的诗词里有不少冬日的旖旎风光,比如白居易还有一首更广为流传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文章作者

陈赛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25个推荐 粉丝4063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甲骨文

1899~2019:120年的发现史

767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