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会
2019-12-06·阅读时长9分钟
三联中读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侯会。
汉代的辞赋和散文讲过了,汉代的诗歌创作又如何?
与《诗三百》相类,汉代诗歌也多半来自民间,如“乐府诗”。提到乐府诗,先得说说“乐府”。乐府是汉代官方掌管音乐的衙门。它的任务是编写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词儿。等朝廷举行典礼或国宴,就让乐工们奏乐演唱。
演唱的歌曲大多是从民间搜集来的——这还是周代采风的传统呢。人们把这类诗歌称为“乐府诗”,或干脆叫“乐府”。久而久之,连汉代以前的国风,汉代以后的南北朝民歌,唐代的五七言古体诗,五代及宋的词,元明的曲子,明清的俗曲时调,也都统统称作了“乐府”。
《乐府诗集》
乐府民歌出自民间,自然反映的是老百姓的心声。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最遭罪的是百姓。他们一会儿被拉去当兵,一会儿又要服徭役,还要受贪官暴吏、地主豪强的欺负压榨,简直难得活命。乐府诗里有一首《东门行》,便写出百姓的反抗情绪: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出东门”二句:说男子出城邑东门,不再顾念其家。以下倒叙其离家出走的原因。◎怅欲悲:由惆怅转为悲痛。◎盎:盛米罐。斗米储:一斗米的储存。悬衣:挂着的衣服。◎贱妾:旧时妻子自称。共餔糜:一同吃粥。餔,吃。◎用:因,为了。仓浪天:青天。黄口儿:小儿。◎今非:现在的做法是不对的。◎“咄行”句:诗中男子对妻子说的话。咄,呵斥责骂声。行,走开。吾去为迟,我现在走已经晚了。◎“白发”句:我的白头发频频脱落,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一个穷汉子,一回家就犯愁:罐儿里连点儿米也没有,衣架空空,没件衣裳。他拔剑就走,出了东门,头也不回。他想干什么?可能要去杀富济贫吧!
妻子拉住他的衣襟说:人家都想着富贵发财,我却宁愿跟着你喝稀粥。看在老天爷和孩子的份上,你可千万别去干傻事!汉子说:走开,别拦着我!你看我白头发快掉光了,这日子没法过了!——是啊,由于生活的逼迫,走投无路的人只好铤而走险了!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更深重。有一首《十五从军征》从侧面描写出战争的残酷: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羹飰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阿谁:谁。◎冢累累:坟墓连成片。◎狗窦:狗洞。雉:野鸡。◎旅谷、旅葵:野生的谷子和葵菜。◎舂谷:用石臼舂稻谷去皮。飰:即饭。羹:菜羹。◎贻:送。
一位白发满头的老兵退伍回来了。他十五岁参军当兵,八十岁才退伍还乡。家里还剩有谁啊?只留下一片荒坟累累。老屋变成野兔和野鸡的巢穴,院中、井边长满野谷、野菜。采了野谷、野菜凑合着做一餐饭吧,饭倒是做熟了,可端给谁一块儿吃呢?——老人出门看着远方,眼泪串串打湿了衣裳!
这个老兵尽管不幸,可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至于《战城南》里那个战死的士兵,乞求乌鸦为他唱挽歌,说是你替我这个孤死鬼嚎几声吧,死在野外的人谅必不会被埋葬,你要吃烂肉,有的是时候!——这境况可有多惨!
不过生活再艰苦,也挡不住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乐府诗里爱情题材的真不少,有一首真挚热烈的情歌《上邪》,可以做代表: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天哪。◎相知:相亲相爱。“长命”句:让我们感情永不破裂、不衰减。◎山无陵:犹言高山变平地。竭:干枯。震震:雷声。雨雪:下雪。
这大概是一位少女在向心爱的人发誓:老天在上,我要跟你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不分离。除非高山成了平地,江水干枯见底,冬天打响雷,夏天下大雪,天地合到一块,我才跟你断绝呢!——这几件事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这位少女注定要跟心上人好一辈子啦!
有些乐府诗里虽然也出现了美女,可主题却是揭露无耻的统治者。像那首《陌上桑》,刻画了女主人公罗敷的美貌。你看她有多美: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下担:放下担子。◎帩头:包头发的纱巾。◎但坐:只因。
大家被罗敷的美丽惊呆了,他们忘了赶路,忘了干活,甚至争争吵吵、颠三倒四的,这全是为了贪看罗敷的缘故。
这时,有个大官儿出场了,他坐着五匹马拉的车子,神气活现的,妄图仗着官高势大把罗敷带走!罗敷可不怕他。她上前说:你怎么这么糊涂!你已是有妻室的人了,我也是有丈夫的呀!我的丈夫嘛,在东方统领着千军万马,骑着戴金络头的白骏马,腰间挎着名贵的宝剑,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在几千人里也是拔尖的。他的官儿也大得很哪!
诗歌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猜想,那个厚脸皮的太守这时一定是灰溜溜的。同时,我们对这个又机灵又刚强的罗敷,都有点爱慕啦!
汉乐府最著名的爱情悲歌是东汉末年的叙事长诗《焦仲卿妻》,也就是常被人们称作《孔雀东南飞》的那 一首。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长诗一开头,写一只美丽的孔雀向东南飞去,可它似乎留恋着什么,飞不了几里,总要徘徊一阵子。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出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有个小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刘兰芝又贤惠又有教养。自从嫁到焦家,她每天“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小两口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可焦仲卿的母亲却是个刁钻的老太太,她对儿媳横挑鼻子竖挑眼,责怪兰芝不能干,还凭空指责她没有礼貌,不听调遣,非逼着儿子把她赶回娘家不可!
焦仲卿是个孝顺儿子,他所接受的封建教育不允许他违抗母命。他哽哽咽咽地跟妻子商量,说是准备把她先送回娘家住一阵,日后再想法子接回来。
刘兰芝对焦母却不抱任何幻想。她知道,自己这一去大概再也回不来了。她把所有嫁妆都留给丈夫做纪念。鸡叫天明,她打扮得整整齐齐,从容地向婆婆辞行——大概她不愿在不通情理的婆婆面前表现出软弱来吧。可是跟小姑告别时,她却落了泪。等到出门登车,她早已哭成了泪人。
仲卿远远送她到大道口,两人恋恋不舍,还盼着有一天能重新团聚呢。兰芝发誓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一个像磐石一样坚定,一个像蒲苇一样坚韧,他们的爱情就是这样坚贞不渝。
回到娘家,兰芝的母亲倒还同情她,她哥哥却老大不耐烦,逼着妹妹改嫁。没办法,兰芝答应嫁给太守的公子,可她的心里却另有主张。
仲卿听得消息,立刻告假来见兰芝。他心情沉痛地对兰芝说:祝贺你攀上高枝啊!我这块磐石倒还是这么坚牢,你那蒲苇怎么一天半日的就没了韧劲儿?好,愿你一天天富贵,我可要先走一步了!兰芝说:你这是什么话,咱们同病相怜,都是受人逼迫。咱们黄泉下相见吧,谁也别违背诺言。
仲卿回到家中,跟母亲告别。看着空荡荡的屋子,长叹一声,打定了主意。出嫁的日子到了, 兰芝被送进洞房。就在“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时刻,她“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投水自尽。仲卿听到消息,也“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拿一死来报答兰芝的深情。—— 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就这样被无情的封建礼教逼上了绝路!
《焦仲卿妻》一千七百多字,是中国诗歌中少有的长篇叙事诗。诗人的丰富感情和鲜明爱憎, 就浸透在人物刻画中。兰芝的形象最为感人,她虽然处在被损害的地位,却始终从容镇定、自尊自重,一点也不怯懦。相比之下,焦仲卿就显得有些懦弱,缺少点男子汉的刚强劲儿。可是他用死来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抗议,也是很了不起的!
至于焦母和刘兄,诗人虽然一个字儿都没有斥责,可他们的恶声恶貌却从寥寥几笔的描述中透出来,诗人显然是憎恶他们的。诗中还运用比兴的手法,叙述中夹着抒情。铺陈、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也运用得自然纯熟,显出很高的文学技巧。
长诗结尾,两人被合葬在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个浪漫的结尾,象征着两人精神不死。神奇的想象里,蕴含着百姓们的美好心愿和深切同情。
乐府民歌出自百姓之口,它的语言朴素而自然,跟口语十分接近,就是现在读起来,也不难读懂。句式也由《诗经》的四言体,发展为五言体和杂言体。
所谓杂言体,就是指诗句长短错落,并不整齐划一。最短的句子可以是一两个字,长的句子却可以有八九个字甚至十个字。五言体呢,当然是指每句五字了。这比《诗经》的四言体进了一步。因为二、三的节奏显然要比二、二灵活多了。——咱们前边讲的《东门行》《上邪》就属于杂言体。《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可就都是五言体了。
汉代还有一些无名文人的作品,像《古诗十九首》,那可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这些诗形成较晚,大约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别小看这几首诗,它们在文学史上占着一席地位呢, 后世文人不约而同地赞美它们,一它们是文人的作品,二是因为它们标志着五言诗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但大多数是抒情作品,这一点跟乐府诗以叙事为主不太一样。
明人书《古诗十九首》(局部)
《古诗十九首》大都抒写感伤的情怀,像那首《孟冬寒气至》,借妇人的口吻感伤离别。诗中先写冬夜风寒,思妇夜不能眠,仰观星月,愁思满怀。时光流转,亲人迟迟不回,仅仅托人带回了一封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遗:赠,送。“置书”句:指把书信贴身收藏。区区:心中的思念、爱慕之情。]
三年前丈夫托人捎来一封信,妇人至今还珍藏在身边哪。“三岁字不灭”,象征着心中的爱永不磨灭,怕只怕丈夫不能体察、珍惜!那个时候,社会动乱,十家有八家不得团聚。诗中的情绪是很有代表性的。
也有写游子在外怀念家乡的,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离别。像这首《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去者”二句:过去的日子一天天疏远,未来的时日一天天接近。◎郭门: 城门。郭, 外城。丘与坟: 即坟墓。◎“古墓”二句:指坟墓年代久远,被农夫犁为田地,墓边栽种的松柏也被当作柴薪摧折。◎萧萧:树木被风吹发出的声音。◎故里闾:指故乡。道无因:没机会找到归去的路径。
这位游子在异乡作客。他看到古老的坟墓被犁为田地,墓边的松柏也被砍作柴薪。而新的坟墓又不断增添,墓地的白杨树在风中发出凄凉的悲音。他感到人生的短暂,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然而却没法回去。
全诗笼罩着深深的悲哀。景色描写和诗人的心情融为一体,这一切又都印证了开头所说的“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的人生感慨,因此显得格外伤感。
《古诗十九首》则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代文人没有不推崇它的—— 不但推崇它的形式,也欣赏它的内容和情调。它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可真大,一位近代学者曾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千余年来中国文学,都带悲观消极的气象,《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怕不能不负点责任哩!”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下一节我们讲讲三曹与建安文学。
欢迎分享下方海报
邀请更多父母与孩子一起
聆听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发表文章287篇 获得21个推荐 粉丝1835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