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前度普郎今又来

作者:卜键

2019-12-19·阅读时长4分钟

91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3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FOTOE供图)


咸丰八年(1858)早春,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在广东相约率舰北上,先至上海,普提雅廷有意抢先了一步。上海为《南京条约》后开放的“五口”之一,英国在黄浦江边建立起租界,美国、法国积极跟进,已形成相当规模,著名的江海关就设在外滩。去年夏秋间,老普两次抵沪停留,派出译员明常拜会苏松太道(又称上海道)薛焕,聊得还挺热乎。俄国在上海没有租界,老普主要住在船上,所乘“美洲号”与英法大舰比起来不大起眼,却未影响他的自信。这位好大喜功的爵爷力图做四国交涉的领头羊,表现得非常主动,直接致函大清军机处,指责清廷“轻视相交之道,一味拘泥旧章”,要求派大员在二月底之前至上海谈判。他说俄美两国观念一致,英法使臣的意见也大多相同,希望中方修改章程。函件中还引用《尚书·皋陶》“行有九德”,讥讽清廷违背古制,缺少变通,也缺少德才兼备、调和鼎鼐之人。俄罗斯馆历来出产汉学家,明常自称在北京待过八九年,对汉学典籍运用纯熟,只是将所学为侵略行径张目,哪里还配奢谈德行呢?

几天之后,英美公使抵达上海,一反往日事先知会、到后拜访当地府道官员的惯例,气焰十分嚣张,“各夷船放炮迎接,联络震耳者逾时”。普提雅廷则保持着谦谨的姿态,派明常至道署邀约,与薛焕举行了一次正式会晤,将致内阁首辅裕诚的照会委托转交。此时两江总督何桂清命各国公使返回广东,退回公文,薛焕也只能将老普的照会退回,但此公办事机警,拆阅后见事关重大,抄了一个副本。照会文字不长,掰扯了几句外交礼仪与划界之争,接下来便告知“为此同各国全权大臣,定即赴北方”——其中所含的情报价值,薛焕也不难领悟,火速报送上司。几日后外国兵船果然纷纷开行,“共有兵船、火轮船十只,大小不等,约载夷兵一千数百名”,何桂清侦知还有后续英舰等情,以六百里急报飞奏北京。

文章作者

卜键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94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从一把椅子开始

踏访包豪斯百年之路

93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