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安尼施·卡普尔的“故乡”与世界

作者:张星云

2019-12-20·阅读时长12分钟

229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61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英国当代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


红色

他的作品太有辨识度了。

毫无瑕疵的不锈钢凹凸镜面、正在融化的红蜡、颗粒分明色彩斑斓的色粉堆、被红色PVC材料包裹而成的巨大几何形状和管道。2019年底,北京迎来了英国当代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中国的首次个展,17件装置作品和56件大型公共雕塑的模型被分别展示在太庙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里。

卡普尔标志性的不锈钢雕塑作品被摆在了太庙享殿里。在之前其他展览中,这些凹凸镜面通常被摆在户外,映衬出蓝天白云和围观的人群。然而在1000多平方米大、高十几米的古老太庙里,策展人原本建议卡普尔的团队安装时在每件作品下面加一个基座,但卡普尔最终将它们直接放在享殿有600多年历史的金砖上。于是在享殿莲花灯昏暗灯光下,这些巨大的凹凸镜面将周围的梁柱彩绘、金丝楠木和莲花灯一并混合、扭曲,随着观看者的脚步移动时而放大时而缩小,时而又变成倒立。“我一直对凹面镜很感兴趣。”卡普尔说,“凹面镜能够将世界颠倒过来,但它同时有一个焦点,能够聚焦空间中的声和光。然而在这种极度黑暗的环境下,镜面会呈现出一种17世纪荷兰画派的黑色调,与太庙的环境融为一体。”

在央美美术馆,卡普尔的四件大型装置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巨大的红色圆盘被放置在空中,贯穿整个美术馆一到三层,旁边的轨道在不断输送红色蜡块;另一个房间中一辆蓝色挖掘机停在以数百吨色粉堆积的红色土山上;中央展厅内,人们还可以走进一个被红色PVC材料包裹的方块体,里面有着像血管一样中空的管道。


卡普尔作品《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


卡普尔作品中广泛使用红色,一直以来艺术评论家们将这些红色解释为艺术家的印度传统。而卡普尔每每谈到此,都会表示自己感兴趣的并非颜色。“我所保存的数百件作品,当中大部分都是红色的。有意思的是,中国和印度都有使用红色的传统,只不过我用的红色比中国的传统红色更深一些。对我来说颜色不仅仅只涂在一个物体的表面,也会影响环境。如果我把一件物体涂上红色,红色会占据这个物体的空间并影响到周边环境的颜色。就像我去冲澡,喷头流下水,而整个空间都湿了,这里的湿就等同于我所说的占据空间的红色。”

与他那些拥有极致完美弧线、充满力量感的不锈钢雕塑作品给人的印象不同,当这位37岁摘得英国特纳奖、59岁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爵位、叱咤英国艺坛几十年的艺术家坐在我面前时,我看到的是一位已经灰白头发的印度长辈,性格温和,语速平缓,在专访中他会面带微笑,眯起眼睛,与我凑得很近,告诉我创作对他来说就像是在冥想。但是,每当他谈到“故乡”这个词就会很敏感。

“是的,最初我在英国艺术学院学了五六年,那时一直在用颜料创作,然后我回了趟印度,那是我很多年来第一次回到印度,我发现我使用颜料这个行为本身,实际上就是与印度传统有关的。但是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我并不强调这一点。这不是我自己能选择的,这是哲学上不可避免的一种影响。我出生成长在印度,但并不被看作是印度艺术家。这是我的起源,也是我的现实。作为艺术家,要尽可能地融入全球系统,这也是十分复杂的。这就像你一只脚踏在本土文化中,另一只则踩在全球文化中。我们作为艺术家要超越或跨越文化根源,要进入与大都市、宇宙的对话当中。”

这样的解释显然并不能阻止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询问印度传统对他创作的影响。展览开幕后,央美美术馆专门为卡普尔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当再次被问起“印度传统对你特别是早期作品有怎样的影响”时,在场的卡普尔显然情绪有些激动:“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毕加索坐在这个房间里,会问西班牙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怎样的吗?会这样问吗?这个问题本身是非常有问题和争议的。非常抱歉我这么回答,但是作为艺术家,我们必须清晰、特别清晰——我们所拥有的、我们的创作、我们的血液里肯定有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深度文化上的附属等等,但我们首先是艺术家,而不是对我们文化或传承的阐述者,尤其是在现代社会、21世纪这个时代。”

文章作者

张星云

发表文章193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030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从一把椅子开始

踏访包豪斯百年之路

935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