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32 六朝民间曲 |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侯会

2020-01-01·阅读时长4分钟

23602人看过

32 六朝民间曲 | 风吹草低见牛羊

14.0MB
00:0010:13

点击上图,跳转至本课程介绍页面,了解更多信息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侯会。这一节,我们谈谈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子夜吴歌南朝曲

当南北朝的文人士大夫们浅斟低吟、雕章琢句的时候,在民间有另一种诗歌蓬勃发展着。这就是继《诗经·国风》和汉魏乐府之后的又一丛民歌之花——南北朝乐府民歌。

在南朝,官府所设的乐府机关,也搜集民歌,只是搜集的范围大多在城市,很少到乡村,作品也因此缺少点泥土气息。

这些民歌有四五百首,大半是情歌,按地域,又可分为“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流传在长江下游、现在的南京一带;“西曲”呢,则产生在长江中游、汉水两岸。

吴歌中的《子夜歌》最有名。其中有这样一首,写爱情的来之不易: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蘖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芙蓉:荷花。黄蘖(bò)坞:黄蘖是一种乔木,果实心苦,可以入药。坞,四面高、中央凹下的地方。◎婴:加。

歌中的感情表达得很含蓄,用了一连串象征、暗喻和双关的手法。你看,在高山没水的地方种荷花本来就是件难事,还要经过象征着辛苦的黄蘖坞;即边采到莲子,也不知要费多少周折、受多少磨难!——诗中的黄蘗是一种植物,果实味道很苦。而诗中莲花的莲,其实跟“怜爱”的“怜”是谐音,暗示得到情人的怜爱实在不容易!

另一首虽然也是歌咏爱情的,却泼辣得多: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乌臼鸟:一种报晓禽类。◎冥:昏昧不明。曙:天明。

这位姑娘夜间跟情人幽会,生怕天亮了情人就要离开,因此要把报晓的长鸣鸡、乌臼鸟“打杀”或“弹去”,让这个夜晚有一年那么长。这正应了“欢娱恨夜短”那句古话。——这样热烈而大胆的夸张,在文人的诗篇里是不会出现的。

跟柔婉的吴歌相比,西曲的乐调显得更加紧迫急促。内容大多是男女送别或妻子思念丈夫等题材。有一首题为《拔蒲》: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渚:水中小洲。◎蒲:一种水草。◎竟日:终日。

这个女子同情人一同拔蒲草,一整天也没拔够一把——她的心被爱情陶醉着,效率又怎么能高呢?

《木兰》乐府北朝诗

说到北朝的乐府民歌,就不能不提那首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木兰诗》也叫《木兰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有人把它跟《孔雀东南飞》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诗中叙述一个勇敢的女孩子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动人传说。

《木兰诗》

诗在一派叹息声中开始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户:指门。杼(zhù):织布机上的工具。]木兰为什么要叹气啊?原来爹爹的名字上了征兵的花名册!为了让年迈的爹爹免受军旅之苦,木兰决心替父从军。

以下写应征前的准备工作:“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于是木兰跨黄河、越黑山,奔赴战场。而十年的战争生活,诗中只是一带而过。再见木兰时,已是在朝堂上。木兰不愿受封赏,唯愿解甲归田,跟亲人团聚。诗中最后一段充满喜剧气氛: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爷娘:爹娘。郭:城郭。扶将:扶持。◎霍霍:急速貌。◎著:穿。◎云鬓:如云的鬓发。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火伴:同“伙伴”。

诗歌采用铺陈的手法,把家人的欢欣及木兰恢复女子身分、重过和平生活的喜悦,烘染得非常热烈。尤其是让伙伴们大吃一惊的举动,又在喜庆中凭添了活泼的情调,木兰的形象也更加丰满了。

木兰对镜贴花黄

全诗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结,这正是传统的比兴手法。不过以往的比兴都用在诗歌开头,这儿却用在结尾,可谓别出心裁!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方由于少数民族杂居,加上连年烽烟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乐府民歌也透出一股刚劲、质朴、直率的劲儿。当然,写战争的诗歌不会少,像《企喻歌》中这两首: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作健:做健儿。◎鹞(yào)子:雀鹰。两向波:向左右逃散。波,同“播”,逃散。

前一首写出健儿冲锋陷阵的勇武气概。他们像鹞鹰一样冲天一飞,成群的敌人便像鸟雀一样吓得四散逃走。后一首写战争的残酷,战死的士兵抛尸荒谷,景像十分凄惨。

不过北朝民歌中也有情歌——即便是情歌,也跟南朝的大不相同,譬如《折杨柳枝歌》: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这位北方少女把爱情的愿望表达得那么坦白直露,决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又如: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

这一首中,女子对爱情的要求就更直接了当,带着几分泼辣和强悍!

有的民歌本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歌唱的。像《敕(chì)勒歌》,那本是鲜卑族民歌,翻成汉语就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种族名,北朝时居住于今山西北部。◎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穹庐:毡帐,即蒙古包。◎见(xiàn):现出,露出。

鲜卑人骑射

诗中歌唱草原的辽阔苍茫,意境辽远。据说东魏大将高欢伐周失利,自己也生病在床。敌人造谣说他死掉了。高欢为了稳定军心,勉强起身,召集贵族聚会,命手下将士唱《敕勒歌》,自己在一旁帮腔应和。——想来那曲调一定是苍凉悲壮,感人至深的!

好,南北朝民歌,我们就说到这儿。朋友们,下节课见。

欢迎分享下方海报

邀请更多父母与孩子一起

聆听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文章作者

侯会

发表文章287篇 获得50个推荐 粉丝1835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侯会·中国文学经典100讲

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第一课

412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