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驳静
2020-01-08·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304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腰记”的肚顶、肠头都十分扎实
摄影/常缓山
即便是广州和潮汕这样的猪杂盛行之地,一般人家吃猪杂也是去饭馆,因为伺弄起来不方便,一旦处理得不够干净,残留的骚味就能毁掉所有口感。广东一带吃猪杂,从前与物质匮乏有关,普通百姓可以靠海吃海没错,可也免不了对动物蛋白有渴求。而且光是吃鱼也容易饿,劳动人民需要顶时间的食物,价廉的猪杂即是首选。
浙江人也吃猪杂,但吃法就没那么丰富了。杭州大受欢迎的肥肠店有好几家,专吃猪杂的店就很少听说。听说美食界有一帮人经常组队搞“肥肠委员会”专项行动,天南地北专门敞开肚皮吃肥肠。全国各地都有极美味的肥肠烹饪法,其中一个打卡地就是响马的花房餐厅。
响马擅长一道“油淋大肠”,但是做起来太费事,一般客人吃不着。他得将炉子与大油锅支到包厢里,卤好的大肠拎到油锅上方,300摄氏度热油从头淋到脚,淋上五六个来回方好,立刻切片立刻上桌立刻送到嘴里,才是大道理。肠外与肠内都经过了热油浇灌,外面焦脆了,里面则又嫩又肥,吃起来十分满足。那天一大桌客人里有几个不吃肉的、不吃下水的,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切出三盘叫我吃了一整盘,占了个大便宜。
杭帮菜里有一道杭三鲜,主要食材就是鸡、鱼和猪三样,其中猪的部分就交给猪肚了。我小时候在家偶尔能吃到蒜苗炒猪肚丝,道理可能也差不多,只不过鱼圆太考校手艺就省下了,猪肚清清脆脆的,口感跟其他肉类很不同,有时请客吃饭,会有一份猪肚丝冷盘,配一碟蘸料,很开胃。有些餐厅索性做“一锅鲜”,除了鸡鱼猪肚,还要加入河虾、鹌鹑蛋等好些东西,琳琅满目一大锅,我就不太喜欢。
处理猪下水,还数广东人在行,他们对待食材更用心。都是内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比如吃猪杂粥,大都统一按分量算价,冷不丁听到一句“要心还是要腰”时千万别害怕,他的意思只是,猪心和猪腰只能二选一,两样都要你就得点超过4斤。
去晚了差点吃不到的猪肚顶
晚上6点出头,我们从城里打上车,去往广州郊区番禺东北部的化龙镇,听闻那里有一家“腰记饭店”,以美味的乡野美食出名。车程30公里,我们打车花去120元。
门口招牌红底金字,一进门,却像是闯进了谁家中,两辆电瓶车,左手边显然是间卧室,一个中年人穿着居家裤衩,正坐在一台小电视前。进深处黑乎乎地走出来一个年轻人,白衣白褂,应该是厨师。“晚了,”他说,“东西都卖光了,明天再来吧。”说完又闪身消失了。
卧室里看电视的大叔闻声转头瞟了我们一眼,立刻就不再感兴趣。我跟老常面面相觑,望着通往二楼的阔大台阶说:“那还是上去看看?”
二楼店堂终于是一家饭馆模样了,入口处一个高高的前台,正在算账的阿婶慈眉善目,抬头看我们一眼:“来吃饭啊?来晚了。”又低头去按她的计算器。我看看店堂里,还有两三桌在吃,尽头处是三个小伙子,另一桌是一家三代五口,有些餐盘还满满当当像是刚端上桌,于是不死心地说:“我们跑了很远的路来的。”
“多远?”
“从广州。”
只有这样利落的大婶,才能对付得了这么多食客
阿婶不置可否,又低头了。那个前台就是常见的那种前台,壁很高,人坐在里面一低头,外头就看不见了。我从前听人说,一般餐厅说东西卖光了,其实只是厨师们到点要下班了,不乐意再给你做。想到此处我不知哪里来了一股豪气,“啪”地拍了一张纸在桌上。“不骗你,打车就花了120。”拍下去的是那张打车票。阿婶还真拿起来看了一眼,然后表情突然缓和了,跟旁边的服务员说了几句粤语,又跟我们说:“坐吧,赶紧点单,厨师要下班了。”
发表文章215篇 获得6个推荐 粉丝1125人
j'écris, la nuit tombe, et les gens vont dîner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