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国防部长与“克洛泽事件”

作者:宋晓军

2020-04-08·阅读时长2分钟

74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4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洛泽


当地时间4月3日,当舆论对“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洛泽(Brett Crozier)因写信要求保护舰上水兵免受新冠肺炎感染遭解职一事发酵之时,五角大楼发言人霍夫曼(Jonathan Hoffman)在新闻发布会上很明确地说,美防长埃斯珀支持代理海军部长莫德利(Thomas Modly)对克洛泽解职的决定。看到这个信息,我想到了我之前一篇题为《埃斯珀想要的是一支“实心海军”》的专栏文章,于是就确定了这期的话题。

在上文提到的那篇专栏文章里,我大致阐述了埃斯珀要求海军通过改革“夯实”军力以应对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所谓“挑战”的观点。但我在写那篇文章时,还特意翻阅了美军事专栏作家金纳德(Douglas Kinnard)1980年写的一本书——《国防部长》。大约31年前,我从这本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翻译出版的书中,第一次了解了1947年9月美国成立国防部前陆军与海军之间的“斗法”,即陆军同意成立国防部而海军反对。在“克洛泽事件”引起舆论发酵后,我再提到这一点,并不是想为埃斯珀在“克洛泽事件”中的无情、冷漠表现进行开脱,把他说成是一个打破军种本位主义和锐意改革的防长。我想说的是,在之后20多天里随着中美两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的此消彼长,我对中美两军改革的一点感想。

简单地说,1947年9月美国成立国防部加强领导、统筹三军,是把苏联作为头号对手的一次重大军队改革。在此后的美、苏博弈中,美国犯下了盲目扩大越战的战略错误,而让苏联形成了超越态势。接着在1979年苏联再犯下入侵阿富汗战略错误,而美国在国会1986年通过“戈德华特·尼克尔斯法案”后,再次进行了把苏联作为头号对手的“逆袭式”军队改革。在此期间,中国于1985年以裁军100万为起点,也开始了军队改革。4年后,当我看到了那本名为《国防部长》的书时,中国因国内经济困境致使军队改革陷入了困境。时过境迁,当“冷战”后美国陷入中东战争泥潭难以自拔之时,继2014年俄罗斯完成军队改革并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取得了不错效果后,2016年1月中国也开启了以“终止军队经商”为基础、以“能打仗”为目标的军队改革。两年后的2018年1月,美国防部则推出了明确针对中俄两国的“国防战略”,并准备再次以此为指导开启“逆袭式”的军队改革。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重新看待亲密关系

被疫情改变的我们

89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