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密的陌生人

最亲密的陌生人

作者:卡生

2020-04-08·阅读时长10分钟

168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03个字,产生5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视觉中国供图)


被忽略的“参与感”

壹壹是1月20日从北京返回家乡的,她落地时手机里收到钟南山院士确定“武汉的病毒人传人”的新闻。她觉得这个事情有些严重,在家的第二天,她一直在刷屏关注最新信息。她回忆,武汉“封城”的时间正是大年三十的前一晚,她和父亲之间爆发了从小到大最激烈的争吵。起因很简单,壹壹劝说父亲不要搞家庭聚会,而父亲坚持认为事情没有那么严重。自从壹壹的奶奶过世之后,一家人团聚的次数越来越少。父亲暴怒了,觉得壹壹在挑战家长做决策的权威性。壹壹有许多委屈,她对父亲过去多年累积下来的抱怨倾泻而出,疫情之争只不过是导火索,壹壹第一次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你永远要面子,觉得你都是对的!”“你和妈妈离婚你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难道就没有一点儿过错吗?”“你从小就重男轻女,你从来把我当男孩一样养!”一时间,所有过去那些不可能说出来的话全都说了出来。壹壹的父亲愣在了一旁,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平日里乐观积极的“小棉袄”会对自己的权威发起如此严重的控诉。

去年父母背着她签了离婚协议,壹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人,35岁突然成为了一个拥有破碎家庭的中年人。更深层次的心结在于她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家长。壹壹回忆,爷爷过世的时候,所有的军功章都留给了这一代里唯一的男孩——堂弟,父亲轻描淡写地对她说:“这些奖章不能留给你,你又不是男孩子。”正是这句平淡无奇的话,让她感到了寒心。原来因为不是男孩子,家族的荣耀和未来便和自己没了关系。“我和父亲过去的关系很亲密,我对他既崇拜又害怕,更多是一种依赖。父亲在家族里一直扮演的是一个大家长的角色,他从小告诉我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能依附任何人生活。无论我几岁,无论我走多远,在他看来我永远只是一个孩子。”

如果在过去和父母之间有冲突,壹壹会摔了门离家去见朋友来缓缓,像无数个回家的春节一样,虽然家还在,它只不过是一个故有居所的象征,承载着18岁之前回忆的躯壳,遇到无法沟通的代际矛盾,“逃避”是她应对家庭矛盾冲突最好的方式。

当天晚上,壹壹没有地方逃避,有限的空间里,焦灼的气氛愈演愈烈,当她喊出了多年的不满后,父亲沉默了,她看到父亲站在窗前抹起了眼泪。后来壹壹意识到,这次没有回避的争执让她完成了一次与父亲平等对话的尝试。

第二天,双方不再重提前一天晚上的争执,就跟没事儿人似的讨论年夜饭要吃什么。父亲主动提出来,让壹壹做几道菜给他吃。

随着疫情的日益严重,原本计划在家里过年的七天时间被无限期延长。壹壹的机票一改再改,后来索性定下心来在家里开始远程工作。她在北京的工作是通过艺术联结和构建社区关系。“我们近一年发起了很多艺术项目,是探讨中年人和自己年迈父母情感交流的项目,我觉得最大的讽刺是自己都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消磨和父母关系的挫败感,壹壹投入到了宅家工作的繁忙状态,她一口气报名了三份疫情志愿者的工作,其中一项是召集设计师、创意人和插画师设计各种宣传科普物料,并服务于社区老人。她认为,在别人的故事里尽快让自己完成反思,才能反向修复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文章作者

卡生

发表文章99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435人

前《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重新看待亲密关系

被疫情改变的我们

89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