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病毒式传播都是意外

作者:薛巍

2020-04-08·阅读时长4分钟

86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32个字,产生1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亚当·库哈尔斯基


病毒会传染,当我们说一些行为也会传染时,也许只是在类比。比如打呵欠也许会传染,但抽烟甚至发胖、暴力行为、离婚、孤独、快乐的传染性我们就不太信,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有自由意志的,有自己的喜好,不会那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亚当·库哈尔斯基在《传染的法则》一书中说,实验发现,打呵欠能否传染取决于关系的亲密度,在陌生人面前打呵欠,传染的概率低于10%,在家人跟前打呵欠,传染的概率大约有50%。库哈尔斯基尝试用流行病学的一些概念和模型分析了观念、网上热点信息(Meme)的传播。传染病的一个基本概念叫R值,就是一个病例可能在通常易感染、无免疫力人群中产生的新病例数。如果R值大于1,疾病就会传播开来,就是说一个感染者会把疾病传播给一个人以上。人们估计新冠肺炎的R值约为2.2。

数学家发现,如果一种传染病的基本传染数是R,它会引发1÷(1-R)个传播,假如R是0.8,它会引发5例传播。还可以根据爆发的规模倒推出基本传染数,2013年中国出现130例H7N9禽流感,每一例平均引发1.04例,它的R值是0.04。在推广活动中,2003年一个禁枪组织发邮件,鼓励人们转发给朋友,平均每一个邮件有2.4人看到,R值大约是0.58,为卡特里娜飓风赈灾募捐的邮件,R值是0.77。有一个洗涤用品营销的邮件,R值只有0.04。


《传染的法则》


病毒的基本传染数会因为变异而提高,网上的内容也一样。但网上最火爆的内容基本传染数也只有2左右,跟传染病相比很弱。市场营销要想火就更难了,即使最有天赋的创意人才的想法,其基本传染数也不到1。要想提高传播广度,只能一开始就把消息发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感染”到。比如可以发给1000人,如果信息的R值是0.8,就能传给4000人。如果说网上内容的R值都很低,就不应该期待它们会像大流感或SARS一样蔓延开来。大部分网上热点的传播都不会呈指数级增长。研究人员也无法预测哪些帖子会火,很大程度上都是随机的,只有在观察了发布初期的传播情况之后才能预测之后会如何。畅销书也是如此,大部分畅销书在上市10周内日销量达到顶点,然后就陡然下降,一年之后的销量只占总销量的5%。像冰桶挑战、“不化妆自拍”那样的热点,一两周后就会出现群体免疫,爆发达到顶点,之后开始减弱。视频是比较顽强的媒介形式,社交媒体新闻的寿命大约只有两天。

现在广告客户都喜欢找一些粉丝多但又不是明星的博主发广告,专家对这种做法的效果表示怀疑。如果普通人也能引起社会热潮的话,那么在做推广的时候,只要瞄准几个人脉特别广的人,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把观念传得更远。不需要依赖明星,也能推广产品,自下而上地引发人们的热情。人们以为存在着一些有影响力的人,这一想法是受了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的启发。1967年,米尔格拉姆给300个人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他们把一个消息送给波士顿附近的一个股票经纪人。最后,有64人完成了任务。其中四分之一都是通过当地一个服装商人完成的。

如果一个无关痛痒的商人对信息的传递如此重要,应该存在类似有影响力的人。但这种推论不成立。2003年,哥伦比亚大学的邓肯·瓦茨做了一个实验,让参与者给18个人发邮件,邮件的送达经过各种不同的人而不是同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瓦茨还发现,名人在网上发的内容也不一定会火。一种观点要想传播开来,需要的是既容易受影响又有影响力的人。这种人少之又少。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不容易受影响,容易受影响的人往往又没有影响力。

文章作者

薛巍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4980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重新看待亲密关系

被疫情改变的我们

891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