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立鹏从一个更严谨的角度向我解释,自杀干预如此之难的原因。“15年前,就有研究机构为了探索能否明确鉴别自杀行为,从而预防自杀。当时用填表格的方式,没什么效果。这么多年过去,问题依然没有变:首先,马上要自杀的‘高危个体’,他不会让你找到他;其次,‘高危群体’的筛选相对容易一些,比如研究自杀未遂者群体未来的自杀风险,但严谨而科学的评估方法不足,容易出现错误并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再次,即便确定了高危群体的风险,也可能无法提供准确有效的服务,包括伦理隐私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最后,哪怕提供了服务,还要保证服务的持续跟踪等。总的来说,技术干预自杀,不能夸大效果。”
12-25 12:02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