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红霞
2021-10-20·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2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奏鸣曲的意大利文叫Sonate。原文“Sonada” 源自于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的琉特琴曲,并用来称呼“器乐作品的声响”。词根sonare的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都有“声音响起” 的含义。最早和代表唱歌的“cantare”相对 ,用来表示非声乐作品的器乐曲目。在16世纪末的时候,有些歌曲既可以用乐器演奏,也可以演唱。比如称之为“尚松”(Chanson)的法国音乐,就是可唱可奏的音乐。大概从1610年起,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巴洛克奏鸣曲。这类奏鸣曲都是写给一个或两个小提琴加上通奏低音的。代表作曲家有乔瓦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奇马(G. P.Cima)、金德曼(J.E.Kindermann)。
到了1680年左右,奏鸣曲的形式基本上固定了下来,它有以下几个特征:它是由慢乐章和快乐章组成的多个乐章套曲;乐章之间的调式可以是关系调式,比如C大调和关系调a小调;不同的情感是音乐表达的中心。一般快乐章表现欢快喜悦,慢乐章表现沉思或忧伤。最开始奏鸣曲的乐章数量并没有固定,一般2-5个乐章不等,遵循巴洛克的对比原则,快慢乐章相邻。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