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唐弢与书

作者:李晶晶

2022-04-27·阅读时长8分钟

751人看过
从上海城隍庙到北京国子监,60多年里,唐弢先生始终是和书相伴:寻书、买书、读书、写书,直至发脱齿落,垂垂老矣。临终之际,唐先生将全部新文学藏书捐赠给现代文学馆,至此画上完满句号。于此之外,唐先生收藏的当代文人翰墨、书画、书札、版画书籍等,犹如零珠碎玉,却也勃勃生机,给人以另一番滋味的情趣。

贺天健(1891~1977)桐庐江上早虹图

上海,在上世纪初被各种外来文化充斥着,人们称它为“冒险家的乐园”。民族文化在这种夹击中努力赢得一席之地,一些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于此派生出来,各种先进思想的刊物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1926年,一个叫唐弢的年轻人,离开老家浙江省镇海县来到上海读中学,这年他13岁。谁也不曾料想,日后这个年轻人会成为当代著名的杂文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研究的专家。这自是后话。唐弢进了英租界的华童公学,爱哼几句旧体诗,学着作,那时虽然已经接触过白话诗,却并没有大量阅读。他十分佩服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去病、苏子谷等,也喜欢那个17岁便为国殉难的夏完淳。因此常去寻访“南社丛刻”、“国粹丛书”等近似丛刊一类的旧书。

刘海粟(1896~1994)富春江图

当时上海卖旧体书的地方除汉口路、福州路外,还有两处,城隍庙和老西门,这两处离唐弢居住的地方较远,不过书便宜,尤其是城隍庙。护龙桥附近有许多书摊,零本残卷,遍地都是,只要花工夫寻找,总不会毫无所得。因此碰到星期天或者假日,唐弢只要身边有一两块钱,便常常去到那儿访书。如果时间只容许去一处,他选择的是城隍庙。从天主教堂街往南,进新北门,不远便是小世界,这是城隍庙的北口。沿着小世界间壁那条街道再往南走,街上颇有几家卖花粉的商店(就是现在的化妆品店)。好像上海有名的昼锦里一样。

唐弢家境不好,念到初二时被迫辍学,考入上海邮局当邮务佐,工余时爱去图书馆。鲁迅的散文和小说也令他着迷,这促使他放弃古文,改用白话。1933年,唐弢在鲁迅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散文《故乡的雨》,接着又发表了《海》、《怀乡病》等一批散文。不久,转向杂文。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碑帖法书部总经理拓晓堂告诉我:“唐先生很有才气,文笔极好,思想敏锐。他一开始就是模仿着鲁迅的笔法来写杂文,挖苦人,骂人,弄得当时的文学界认为鲁迅换了一个‘唐弢’的笔名。”唐弢年轻,觉得甚是有趣,索性更加惟妙惟肖地模仿鲁迅笔法,逗着文化界在那儿玩。

齐白石(1864~1957)花卉草虫四屏

这个小插曲在当时的上海文学界热闹好一阵。后来鲁迅见到唐弢的时候也认同,说出“你写文章,我挨骂”的话来。在一旁的近现代及当代书画部的总经理郭彤补充着:“事实上唐弢跟鲁迅交往的时间就是1934到1936年,时间尽管很短,可是鲁迅给他写了好几封信,在《鲁迅全集》里都有收录。唐弢完全把鲁迅作为一个精神导师。”唐弢太崇敬和爱戴鲁迅了,以至于当年朋友告诉他先生已经去世了,他的第一反应是大哭,接着就是大骂,造谣,几乎有点不能自禁。

唐弢对于鲁迅的这份情感,在他的收藏中亦能看出。鲁迅除了写杂文外,也是有生活情趣的人。他收藏有最好的碑片、版画,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在北京图书馆,还爱好新文学版本书,以及毛边书。唐弢的收藏方向亦是追寻着鲁迅而来。在他的《书城八记》的第一记《买书》里说:“我有目的地买书,开始于1942年。那时住在上海徐家汇。日本侵略上海,一天几次警报,家家烧书,撕书,成批地当做废纸卖书。目睹文化浩劫,实在心痛得很,于是发了狠,别人卖书,我偏买书……”

唐弢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系统收书,且是越收越专,越收越精,主要题材就是关于新文学。那时,上海徐家汇有个废品店,唐弢也常去那儿淘书,在那儿认识了也爱寻书的高中生黄裳,两人成了莫逆之交。从城隍庙、老西门一直到卡德路,唐弢还会常常遇见一位身穿长袍、腋下夹着几本旧书的中年人,在书摊旁边流连。直到数年后的一次宴会上,唐弢再次遇见这位中年人,经主人介绍,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写过《死去了的阿Q时代》的钱杏邨。相隔不多久,唐弢又和钱先生在旧书店里见面,因有事要先走一步,钱先生马上尾随出来,把唐弢拉到一边,低声说,我姓张,叫张岩英,书店里都称我张先生,你就叫我阿英好了。这才知道他就是在《自由谈》和当时许多刊物上写稿的阿英。如此这般,唐先生于寻书、写书中相识相交不少好友。

唐弢夫妇

拓晓堂说:“唐先生终身藏书4.3万余部,新文学版本图书收藏,已经可称得上独步于天下。1992年唐先生收藏的新文学图书,全部捐赠给现代文学馆。巴金赞称:‘有了唐弢的藏书,就有了现代文学馆的一半。’可知唐先生收藏的新文学版本图书的分量。除却之外,唐先生的收藏乐趣很是广泛的,诸如当代文人翰墨、书画、书札、版画书籍等,因此我们在唐先生捐赠之外看到了另一批东西,这些是外界知之甚少的轶事。”

在唐弢的中国古代版画书籍收藏中,有康熙版的和民国影印本的两部《金瓶梅》。“金瓶梅在明万历时候分为《金瓶梅》和《金瓶梅图》,这是两部书,明代晚期崇祯年间重刻《金瓶梅画》的时候,把书和图合在一块儿。”拓晓堂说,“唐先生收的这个应该是康熙版的,但刻板像明万历的,崇祯时期版画的板子很小。万历那个刻工比较好,应当是当时一批版画高手所刻。”从唐先生的《晦庵书话》可知,版画书籍收藏是受到了鲁迅、郑振铎对于中国古代版画资料整理研究出版的影响,有感情因素在里面。唐先生在《北平笺谱》一文中叙述几经周折得到此书时的心情:“晴日楼窗,独坐摩挲,浮生栗六,聊遣疲累,盖亦劳者自歌之一例耳。”唐先生是有意的,得意之态,跃然纸上。而如今这部《北平笺谱》,就在于此。

重要的书信手稿唐弢已经捐赠给鲁迅博物馆等处,仅余一些可聊以情怀的零散之件。其中手稿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一是沈尹默《忆鲁迅》原稿;另一是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手稿,这篇文章内有鲁迅的许多校改文字,周作人有题记说明。拓晓堂说:“等于是哥儿俩都在里面。我们以前尽管卖过很多周作人的作品,但我觉得都没这件好。这实际上可以看到有半个鲁迅在里面。而且周作人在稿子的后面专门有一小段题跋,说里面是我的家兄鲁迅为之修改的。这两篇文稿都是有关鲁迅的,唐弢是有情的。”

巴金曾赠书唐弢,写道:“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他却在晴夜里燃起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驱散黑暗,这是战士的任务。”在郭彤看来,这仅是唐弢的一面。“我觉得在书籍方面,他是有意识系统化收藏,像我们这次要拍的这批东西,应该更多是他的兴趣点。”这些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的文人笔墨,应该都是唐先生主动相邀、相求的。荣宝斋木版水印的信笺,每一帧都精致可爱,受邀之人,都会根据纸面绘画的构图小心布局。郭彤拿出一帧赵朴初的书札给我看,信笺是齐白石的贝叶草丛,俞平伯会把这个贝叶留出来,然后把那个草丛也突出出来,按照这个信笺的构图来写他的诗。“这比我们一般常见的书札作品要有意思,等于每个人都会顾及到这个材料写的。”郭彤说。

唐弢是个有心人,当时所有文化界、文学界的名人翰墨无不在他的这份爱好中。有一帧朱自清的自作诗非常有趣,内容说的是他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去街上溜达,看到一个黄石谷的书法,爱得不行,可囊中羞涩只能作罢,过过眼瘾。有一点打油诗的性质,却生动极了。郭彤说:“这应该是我们拍卖20年以来,见过确实可证的一通朱自清墨迹。”这80多通书札,唐弢将它们夹在一本《人民画报》里,打开一看整整齐齐,没有什么疏漏,非常难得。

郭彤对我说:“这些小品类的书札文稿,相比于我们这两年过千万、过亿元的大拍品,价钱上只能说是非常小的一个部分,但是在大家重建文化、重建精神的时候,这种生活的小情趣反而被突出放大,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一个境界。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知节、知趣,有情、有意,或许更完整和真实的唐弢吧。”

唐弢珍藏

朱自清(1898~1948)

楷书七言诗 镜心水墨纸本

1944年作/钤印:朱自清

题识:市肆见三希堂山谷尺牍,爱不忍释,而力不能致之。三十三年昆明作书,似风子先生雅属。朱自清。

诗爱苏髯书爱黄,不妨妩媚是清刚。

摊头蹀躞涎三尺,了愿终悭币一囊。

赵朴初(1907~2000)

行书西江月  镜心水墨纸本  

1979年作/钤印:赵、无尽意斋  

题识:欢送邓副总理访美。调寄《西江月》。一九七九年一月作。朴初。 一九七九年三月,书奉唐弢同志教正。朴再拜。

赵朴初,安徽太湖人,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在诗词曲和书法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1933年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明万历本 21册

《金瓶梅》词话本与绣像是分开的,词话本又称万历本(全称《金瓶梅词话》),是早期版本。绣像本又称崇祯本,此书有200幅木刻插图,全称《新镌绣像批评金瓶梅》故称绣像本。此书据明万历本影印,前附绘图100幅。曾为严既澄、唐弢旧藏。

丰子恺(1898~1975)

行书 镜心水墨纸本

1945年作/钤印:子恺 石门丰氏书画

题识:贺新凉 卅三年中秋之夜于重庆沙坪小屋酒后戏作。卅四年胜利日书寄风子先生哂正子恺。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20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等著作。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余嘉锡(1883~1955)

楷书五言诗  镜心水墨纸本  

钤印:余嘉锡印、季豫、狷翁六十后书、寒叶亭

题识:夜雨宿确山。风子先生两正。余嘉锡旧稿

余嘉锡先生,字季豫,湖南常德人,当代著名目录学家,古文献学家,生前曾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文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等职。

茅盾(1896~1981)

行书西江月 镜心水墨纸本

1972年作

钤印:茅盾

题识:西江月 旧作书奉唐兄教正 茅盾 七二 十一月。

几度芳菲鹈,一番风雨仓庚。斜阳腐草起流萤,牛鬼蛇神弄影。   可笑沐猴而冠,剧怜指鹿盈廷。五洲怒火正奔腾,齐唱东风更劲。

文章作者

李晶晶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1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