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什么是好的数学教育

作者:徐菁菁

03-20·阅读时长3分钟

99人看过

什么是好的数学教育

4.9MB
00:0005:18

2011年7月19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5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现场

今年夏天,在两场全国关注的考试中,数学都是焦点。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因“难度大”饱受争议,而北京中考数学卷则因为“太简单”遭遇诟病。恢复高考40余年来,数学学科一直是基础教育的焦点。

数学的重要不言自明。20年前,人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进入新世纪以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数学的价值被再一次认识。但在基础教育中,人们对数学的关注大多出自它的“升学”功能,因此也产生了“刷题学数学”和“人人学奥数”的畸变景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这样描述数学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数学很可怕,是一张用来筛选学生的“筛子”。“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内、考试时感觉到数学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

基础教育并不只为高考服务。我们必须要问,当一个学生离开了高考的考场,如果他未来并不进入与数学相关的专业和职业领域,那么12年数学教育的意义何在?作为一门人人必学的科目,数学究竟应当对个体的成长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布了三版课程标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目标一直在调校。2001年版课标提出了“双基”:基础知识(主要是概念和法则的记忆)扎实,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和证明的能力)熟练。这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2011年版课标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教育的方向开始强调“知”的过程,从“知”走向“想”。

今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三个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史宁中教授总结说,概括地说,这三句话对应的就是数学的三点能力,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抽象、推理和模型,是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思想,也应当是学过数学的人和没有学过数学的人具备的思维差异。

(插图:Jessie Lin)

当数学教育的目标指向思维的培养,好的数学教育应当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面貌。史宁中曾说,他理想中的小学数学教育,当“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概念的学习都能有道理、有需求,能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结论的得出都能由学生自由猜想、发现和发展;每一个结论的表达都能经由学生思考、整合后很自然地呈现。”

在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李雪峰的课堂上,孩子们学会了一个词:“转化”。在这个词背后,他们意识到,知识有链接,方法能迁移。

研究显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前的平均等待时间只有1秒钟。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在抛出每一个问题后,都有一段静静的等待。在他的课堂上,往往是学生说得多,老师说得少。

北京赫德学校初中部学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胡赵云有时甚至不使用课本。他相信,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数学,发现数学的知识、方法、语言与结构。教师的任务正是陪伴学生走上这条发现数学之旅。

文章作者

徐菁菁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63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