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遮蔽的天空》:当关系脱去身份外衣

作者:蒲实

01-21·阅读时长5分钟

34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70个字,产生10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90年由贝托鲁奇改编自保罗·鲍尔斯同名小说的电影《遮蔽的天空》剧照(视觉中国 供图)

故事开始于被战争摧毁的工业文明世界,旅行是逃离战火波及之地的方式。在摩洛哥一家咖啡馆,来自纽约知识分子阶层的两个男人正在翻看地图。在场的还有一位女性,是其中一位叫波特·莫斯比的男子的妻子,她的存在更像陪衬,观察着丈夫的兴趣和动作。自1939年以来,他们带着行李第一次跨越大西洋,撒哈拉沙漠是他们眼中尚未被西方文明完全污染的地方。正如丈夫所说:“所有事情都变得暗淡,每况愈下。但在这场瘟疫中,某些地方总能撑得比你以为的更久一些,比如撒哈拉。”

这片还带着原始野性的土地映照出的却是纽约文化人自知却无法自洽的虚伪。在为填饱肚子和生存而斗争的当地人的注视下,波特审视自我:“他们”是一群被求生欲所支撑的劳动人民,只认钱,拿到钱只想换吃的;而“我”想用“苦难面前人人平等”来说服自己,却发现内心深处不承认这种不切实际伪装的说辞。这种不自觉的伪装弥漫在所有他与当地人的交往中。当旅馆的女仆对他说“生活即悲伤”时,他违心地应和“没错”;当摩尔人给他讲迷人的本地故事时,他假装深受触动,却只希望故事不要太长;在旅馆酒吧里,他旁观着餐桌边那些类似自动人偶或讽刺漫画角色的人物,有一点略带优越感的愉悦;在欧洲与美国旅行者之间,时常进行着评价阿拉伯人的对话,而这样的对话是如此自然:“他们做惯了奴才,他们会奉承你,捧着你。但只要你一转身,他们马上就会冲向领事馆。”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蒲实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982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