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黄金时代》也拍不出我心中的萧红

作者:犀牛文学

2018-03-26·阅读时长4分钟

5692人看过
东北的冷,把大地都冻裂了,于是整本书都没有逃脱这样冷峻的基调,一切都是冷的,天气是冷的,人心也是冷的,人在冷中生,又在冷中死去。

文/王十二


我想,萧红短暂又凄苦的一生中,必定是有过快乐的时光的,她同过往的每一个男人,陷入热恋时,不可能不快乐,但这些快乐,却又注定将转瞬即逝,像一个冷风中的旅人呵护手中可以取暖的微弱火苗,最终还是要熄灭,陷入那长久的冰冷与黑暗之中。

《呼兰河传》早就该读了,但我一直拖到现在,也许是哥本哈根极致漫长的黑夜让我想起东北的冰天雪地。萧红的文字,也同呼兰河一样,冷冽,如同雪下过的第二天早晨,金色的阳光照射大地,半空漂浮着干枯的尘埃,空气干燥,万物静默,她像是一个局外人,一个高高挂起的旁观者,但那疼痛,尽管被轻描淡写,不加任何感情色彩的陈述,却是如此真实。

读《呼兰河传》的时候,我想起了《城南旧事》。《城南旧事》的整个基调是温暖的,是一个被爱、被呵护的小女孩成年后,在昏黄温暖的灯光下写出的,而书中尽管有悲伤的故事,疼痛却只让人叹息,而不彻底,城南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呼兰河县的冷风,却一直吹不尽。《呼兰河传》中,好多人都死了,我怀疑故事的真实性,还是在那个年代,就是有这么多人要死,但我觉得这里面每一个死去的人,都是萧红。她写每一个人,就是在写她自己。

萧红作为一个作家的命运,比她的文章要精彩,后人记住她,也往往只记住了她的风流轶事,作为作家的一面,是大大被削减的。这似乎是每一个女性文艺工作者逃不过的命运。《呼兰河传》中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是被压迫的,被欺辱的,折磨她们的对象,是无知愚昧的村人,所以《呼兰河传》常常被认为揭露了中国农民的劣根性,我却觉得这并非萧红的本意。萧红被归类为“左翼作家”,但我觉得萧红绝不是刻意去批判某类人,她可能只是在描写她的生活、她的心。

《呼兰河传》开篇描写的就是冷,东北的冷,把大地都冻裂了,于是整本书都没有逃脱这样冷峻的基调,一切都是冷的,天气是冷的,人心也是冷的,人在冷中生,又在冷中死去。第一位出场的人物是祖父,萧红写“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住着我的祖父”,在最后,她又写“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读到这时,我不禁想,萧红写下这一句话时,是以怎样的心情?我不禁想,在她半生的飘零中,她躺在码头一动不动,或者被锁在仓库将要被卖去做妓女,又或者她被误诊半死不活的躺在病床上时,她有否想起过她的祖父,以及呼兰河,那该是她人生最初的、难得的爱与温暖吧。

《呼兰河传》通篇以孩子的视角展开,好像是对童年的回忆,所以我觉得与《城南旧事》相像,所以整部《呼兰河传》中,从未出现对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直接批判,萧红冷峻的用孩子的口吻把一切写出,没有好坏,只有事实的呈现,但其中夹杂的慨叹,却又让每一个成年人胆战心惊,

她写: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又写: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呼兰河传》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它的无声,它没有撕心裂肺的把所有伤痛呈现给读者,却如冷冷的琴弦拨动人心底难以言说的情绪,让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她,一起发出这样的喟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过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的一声不响的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而萧红的呼兰河,是如此的真实,好像存在于每个人身边,好像每个人的故乡风土,寡妇,瘸子,疯子,团圆媳妇,好像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人物一一对应。

“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寒凉就在他们的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穿不暖。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关于萧红,有两部电影,一部《萧红》,一部《黄金时代》,我认为这两部电影都没有拍好,或者没有拍出我心目中的萧红。萧红的文章我虽然今日初次系统的通读,但我想象中,萧红的文字,就是如此的,只有这样悲苦、受尽折磨嘲讽的人,才能这样淡然的去描写世事心酸。而这两部电影,把萧红描写的太过复杂,太过神格化,殊不知萧红是如此的真实,她的疼痛、不甘,她的对爱的向往,与梦想破灭的悲痛,并没有因为她的文学才华而特殊,她就是你我,或者说,她与你我的不同,只在于她拥有了写作天赋。

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是必然会体现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的。我试图以一个同样的文学创作者的身份,去揣测萧红。我想,萧红的呼兰河,尽管邻人是那么的食古不化,但萧红,也很难说她是憎恶他们的,说她从未爱过、怀念过她故乡的一草一木,我不认为她旨在揭露、批判什么,萧红是自由的,至少她是渴望自由的,如同她渴望爱、平等与尊重,但这些她都未得到过,她身世如同浮萍,风吹雨打,常常不能自已,这是她所处的时代的困境,这也是她身为女性的困境,是她身为一个作家的困境,更是因为她是萧红—她自己的困境,这种身不由己,在今天也没能有大的改变,我不知她是该难过,还是该欣慰,但我觉得她并不会在乎。

《呼兰河传》薄薄的一本小书,寥寥几章,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描写风土人情的文章很容易枯燥,但萧红这样冷漠又动人的写法,却引人一章一章读下去。读完之后我不禁起了乡愁。

“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着、无怨无忧地在他们祖先给他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fanhang_return

投稿邮箱:fanhang_return@163.com


文章作者

犀牛文学

发表文章47篇 获得32个推荐 粉丝1572人

首家大学生严肃文学厂牌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