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赏花媚韶光

作者:三联节气

2019-03-26·阅读时长3分钟

1255人看过

赏画月令


明人小品有“悬画月令”,今戏仿之,试作“赏画月令”。追随节气时令的步调,体察自然风物的生息,一起翻古书、读古诗、赏古画,在古典中国的田园山水中寻找一处可以安心栖身的自在之地。


《幽梦影》:“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这样的美人,多半要从春天的韶光里去寻觅了。比如画中这位正在安静读书的闺中女子,她的面相一派天真,而她手持的书卷里,满目望去,皆是春天的诗句。   

《闺秀诗评图》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画中人正在读的书叫做《闺秀诗评》,明代末期刊行于杭州,是一部只收录古代女诗人作品的诗歌集。四位不同时代的女诗人汇聚在书卷展开的一页之中,这在真实书籍中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却在画中出现了。画者想要呈现的,并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一景,而是借书传情,勾连古今,展现某种“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式的情绪。 

《闺秀诗评图》局部

画中书页上第一首完整呈现的诗是《春日杂书》,表面看上去只是一首普通的即兴抒情:

自入春来日日愁,惜花翻作为花羞。

呢喃飞过双双燕,嗔我帘垂不上钩。

然而,诗作者朱淑真却有着令人同情的命运:“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魏仲恭《断肠诗前集序》)朱淑真诗集名曰“断肠”,她因婚姻不幸,寄情诗歌,而诗稿被父母焚毁大半,即便如此,她仍然是中国古代女诗人中传世诗歌数量最多的一位。画者将这首诗的“双飞燕”和上一首《竹枝词》片段中出现的“鸳鸯”意象互相照应,使得这首看似平淡的七言绝句骤然间变得触目伤情。

翻开《断肠诗集》,你会发现朱淑真的《春日杂诗》一共写了十首。她眼中的春天,青春活泼,明艳美好,这个季节正像是她生命中正在经历的时光那样。

其一

春来春去几经过,不似今年恨最多。

寂寂海棠枝上月,照人清夜欲如何。


五代 徐熙《月下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偏要在春天的夜里独自去看溶溶圆月,枝上海棠。香风吹过庭上,先来寻愁觅恨,后又引来清光,正是此时使人轻声婉转,低咏惆怅。而白天,却是来不及感慨的。草木丰沛,万物生长,春风里柳正媚,日色中花正浓。如烟的嫩草绿得赏心悦目,带露的桃花娇如胭脂香红。 

其二

柳丝拂拂弄春风,日色春容一样同。

嫩草破烟开秀绿,小桃和露坼香红。 


宋 赵伯驹《青绿山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诗人之眼不会错过任何细微的地方。丽日里尚有余寒,春天里先是冷暖交织,于是才有和煦。梅花傲放,之后隐身于百花丛中,蜂蝶翩翩,增添这热闹光景中的生机。春天是渐渐繁茂起来的,也是渐渐忙碌起来的。而在这层层叠叠的铺垫和叙述之后,诗人才会感受到自己生活中无处安放,只能宣之于笔墨的春之咏叹。

其三

松松丽日约余寒,春向梅边柳上添。

蜂蝶自知新得意,展须忙翅入层帘。

唐 刁光胤《写生花卉册》之“桃花双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画中和朱淑真并列的另一位诗人,以更明了的方式注解了凡此种种春日美景带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惜春花。作者鲍君徽,字文姬,唐德宗时曾入宫,与侍臣倡和,今存诗仅四首。画面中截取的仅仅是原诗的最后两句:

惜春花

枝上花,花下人,可惜颜色俱青春。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

莺歌蝶舞媚韶光,红炉煮茗松花香。

妆成吟态恣游乐,独把花枝归洞房。

《家居仕女图》 册页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一幅美人图,无论如何也画不尽春天美景,更何况那些已被历史淹没了姓名的闺秀,谁能知道她们如何在小园深处,独自凭栏,静观花开。但毕竟可以通过书籍来传递诞生于春景里的清丽辞藻,戏文小说里那些春游、斗草、赏花的片段,似乎也随之复苏。花灼灼时,须与之同明媚,花欲落时,须与之同伤悲,然而这一切都不如“尽此花下欢”:选一个莺歌蝶舞的晴天,用红炉煮茶,再以一个艳丽轻爽的春妆与花相对。若有花枝与你投缘,将它带回,装点起居,谓之携春归去,不负春光。


作者简介:

泊栎,居家型学者,主业从事艺术史视野下的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业余观察历史长河中的南北半球风物变迁。



文章作者

三联节气

发表文章317篇 获得24个推荐 粉丝7730人

气纳万象 诗蕴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