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杯泡菜
2017-12-08·阅读时长2分钟
今年年初,我给父亲买了一部千元左右的华为手机,本来心理定位要更高一些,但是姐姐说基本性能满足即可,这个年纪的老人对手机的功能性和系统流畅性的需求并不高,于是作罢。这不是父亲的第一部手机,但是是他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在此之前,父亲使用的是一部厚重呆板的老人机——机体银白,按键奇大,握在手中沉甸甸得颇有分量,最重要的是音量和字体都可以“无限”调大——不论从哪个角度考察,实用性都相当完备,唯一的问题是,没有办法安装微信。
扑灭兔子的园丁无法想象猎杀野熊的华哈拉的英雄,父亲的想象力也止步于微信。1875年贝尔和沃森正在进行模型的最后设计和改进时,贝尔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腿上时,惊声喊出的一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沃森先生的耳朵里。沃森先生在那一刻感受到的震动和惊奇,相信我父亲也时常都能体会到——姐姐对着手机屏幕“自言自语”时、周末我给家人发去语音聊天却不再打电话时……他早就苦于无法和我经常保持联系,即便每周可以打电话,二十分钟也显得过于贫瘠过于仓促了。而处在WIFI环境中时,这一切动作甚至都不再产生额外的费用。“微信挺好,我需要一个”,父亲说。
新机到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装常用软件,其中微信位列第一。用户名就是父亲的名字,头像正中是一个硕大的“师”字,行书繁体,尾部点缀着一簇外延的梅花,三两只雁子在周围翩翩起舞。如果点开大图,还能看到在头像的右下角有两行小字:“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出自韩愈的《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煤矿系统工作一辈子的父亲终于在花甲之年后参透了师者的真义?我不知道,就像我也早就不记得年初给父亲设置的头像是什么了一样。给父亲演示如何在微信中找到我、找到我后如何给我发送语音似乎还是昨天的事,实际上也已经很久了。
一年了,还是很少回家,和父亲的联系也没有如期增多,在家族群中,父亲也是出现频率最低的一位。使用程度最高的是姑姑,每天定时给向我们推送天气阴晴、“只因亲了一口孩子就死了”、“远离穷养老婆的男人”……大伯也不定期发一些孙子孙女的小视频,点开后一张张圆滚滚的小脸给你说话逗你笑,喜气极了。上周五下班时收到一条语音,来自父亲,我有点惊讶,也略带兴奋,点开后小外甥女“小姨,你上班每天是做什么呀”的童声迎面扑来,在那个夜幕刚落、华灯初上的北京街道上彻底刺穿我的耳膜。原来,好友列表中的父亲也不过只是个ID而已了。
发表文章2篇 获得25个推荐 粉丝1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