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上离离
2018-01-08·阅读时长4分钟
火车隆隆的开,带着27岁的妙子乘车去旅行,而她所谓的旅行,用妈妈的话来说,不好好的享受酒店公寓,而是去乡下的旧房子干农活。用她的话来说,是她一直向往乡村生活。
黑暗的车厢里,一个圆脸短发的小女孩身影显现出来,那是五年级的妙子,故事从回忆开始。
画面始终带着水彩画的明丽,鲜亮的绿和光,仿佛把纸沾湿再下笔以显现出透明质感,让记忆里那些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从玻璃后照进来。而回到现实的时候,除了黑暗里安静的黑与蓝,就是乡村田野、清澈小溪、蓝天白云、配着那个年代的音乐,恬静、舒适。
通过人物的讲话和回忆,那些时光里零碎的片段,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第一次泡各式样的温泉到晕倒,第一次吃不够熟还硬梆梆的菠萝,第一次关于生理课的教学,隔壁班男生的喜欢,不及格的数学成绩,和姐姐发生争吵,为法式包包烦恼。
五年级,似乎是一个破茧成蝶年纪,为什么唯独那时的记忆那么清晰,大概因为那个那么努力的自己。没有丑陋的茧,怎么会有漂亮的蝴蝶。妙子是这样说的。
虽然,是显得有些任性和小别扭的。
可谁没有过那样的时候。
孩子与傻瓜,生活乐哈哈。
再不合群的孩子,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
成人拥有智慧,而孩子拥有纯真。
所以,容易快乐,容易感动,容易惭愧,容易努力。
即使是不喜欢喝的牛奶,也要皱着眉头喝下去,不挑食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虽然是这样想着这样做着,但是碰见洋葱和萝卜还是不能接受,在学校和同座的男生约好互相交换吃最不喜欢的食物,在家里把它们挑出来放进爸爸的盘子里。
我们小时候苦恼的问题,到长大的时候就真的解决了吗?
比如那些任性、固执、倔强、小习性。
也许我们已经忘了它们了,也许它们只是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又或者它们在与不在,重要不重要,我们已经不去苦恼,而只是一直承担。
这样一边学习着生活的规则,一边抗拒着生活的规则。妙子10岁的时候是如此,27岁的时候依然如此。
虽然觉得自己依然正值青春,可这青春已然渐现疲态。
妈妈告诫妙子,27岁不要再做自由人。她笑容爽朗,挽起额上的头发照镜子,那神情似乎在说:"有吗?"
有吗?
青春已经过去了。
在想要的还未得到的时候,它们已经来不及了。
隔壁班的几个女生迈着大步子问谁是妙子,告诉她班上的某个男生喜欢她。
身边的女生又跑过去告诉那个男生,要他不要在墙壁上将他和她的名字写在一起
那众人起哄的场景和羞红的脸,和情书里的藤井树一般。
羞涩、悸动、不敢言明。
"那个……晴天,阴天和下雨天,你喜欢哪一个呢?" 不知道说什么的男孩这样问。
"阴天……"
"我也一样!"
只有梦境里才会飞,连空气也是五颜六色,这样的对话,让两个小孩心情飞起来,似乎躺在云朵一样柔软的床上。
是爱么?
小孩的爱是那样的简单。
长大后,我们失去最多的,就是孩提时那么简单便能快乐的能力。
小时的我,喜欢一路踢着放学路上的梧桐叶,关心细叶上瓢虫身上有几个圆点,不厌其烦找遍所有矮小的樟树抓螳螂,趴在池塘边一个下午抓蚱蜢,逗弄天牛的触角,哪会像现在这样看见蟑螂,跳到一边尖叫起来。
小时一个男同学下课时冲过来对我说,喜欢我的名字,他把全班人都觉得有趣的玩具给了我,他总是喜欢在下课时拍一下我肩膀然后跑远。很快他又喜欢了别的女生,然后很快的又换了另外的女生。
放学的路上,他说你看我跳到那边的蒸汽管上,于是他越过蒸汽管掉进下面的泥田被农民伯伯赶上来,我在一边乐不可支。
妙子到乡间时,看到的是一片金色的花丛,还有站在花丛中质朴的笑脸,她也笑着换上了装束加入其中。这就是她的休假,到乡间采摘红花。
12筐的红花才能得一克红色颜料,最原始的工艺,全人工,采摘、捣碎、晾晒。
红花做的胭脂,红花染的布料。
亦舒在《胭脂》里写道:每个女人都需要一盒胭脂。我想这有几分道理,面上有那一抹红便有了些许生气,用来抵抗或者苍白或者惨淡的流年与际遇。
此时妙子已27岁,善良而普通,孑然一身。
她的回忆一开始,就像乘坐的那列车一样,不到目的地是不会彻底停下来的。
她为阿信君的事耿耿于怀,穿着旧衣服的阿信君是身边最脏的小孩,喜欢模仿成人双手插兜的痞样,随意吐痰惹人生厌。她是讨厌她的,但也为自己的不友善惭愧,以至于在阿信看不到的地方,模仿他的样子,似乎这样就可以减少心里的罪恶感。为什么阿信君独独不肯在告别时与她握手,她觉得是因为她内心处对他的厌恶使他感受到才这样。
但是俊雄告诉她,不是这样的,阿信不是讨厌她。不与她握手,只是因为不想与她告别,他其实是喜欢她的。
离开前俊雄的祖母与她谈话,希望她做俊雄的妻子。而俊雄的父母觉得唐突冒犯,她是东京来的小姐,愿意来这乡间么?
她自己也问自己,虽然说着喜欢乡间生活,但是并不了解农业艰难环境的她,适合么?
妙子在中途下了车,身边有着嬉戏的孩童,她和童年的她一起站在来接她的俊雄面前,童年与成人、过去与现在似乎在此刻达成了一致。
片尾是《爱は花,君はその种子》,翻唱自一首英文老歌《The Rose》。
我总是怀念旧时光,像个老人那般琐碎的捡起零碎的记忆。
小时候厌恶吃的食物,现在依然厌恶,不同的是小时候会在大人的逼使下皱着眉头吃掉,而现在压根就不会让自己有碰它的机会。小时候的自己贫于与人交往,不善言辞,总是不知自己哪一句话哪一个陷入自我的状态会冒犯别人,现在依然如此。看来没有多少长进,只是更多更有力的逃避。也只能是这样了,那般模样便是自己,时间教会我的一个重点就是与自己和解。
每一个人的现在由过去组成。
回忆点点滴滴,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名字。
恰如其名,琐碎、平淡、普通的故事。
在过去,现在,未来。
这样静好。
发表文章8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17人
也无风雨也无晴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