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地摊是随便摆的吗?

作者:黑麦

2020-06-17·阅读时长5分钟

138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20个字,产生2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北京第27中学位于故宫东门的胡同里,距离王府井不远。1995年的时候,我从小学升入这所高中,每天骑车回家时,必会绕远走过这条发散着烟火气的小吃街,炭火的味道和食物的香气,直钻鼻腔深处;往来的游客熙熙攘攘,每逢夏夜,中外游客、本地市民花花绿绿地挤在一起,组成一幅颇为当代的夜宴图。

那时,市民的食物供应远不及今天这般丰富,那些摆在摊架上的所谓美食,在今天看来,甚至不如手机上的外卖,但对于彼时的多数人来讲,那是生活的花样,也是自由的气息,充满十足的诱惑。

每周五块的零用钱,并不算少。在90年代中期,一块钱足以换来两斤农贸市场里的爆米花,或是地铁口的新疆小哥卖的两串烧烤,但是站在美食街上,仍会感到囊中羞涩。直到初中毕业前,我才和两位同学凑出十几块钱,去了那条街上一饱口福。

记得牛杂汤里漂着厚厚的一层葱花;炸糕的脆壳在润热的空气中转瞬即逝;羊肉串大得惊人,却也辣得惊人;出售油茶的老板,看起来颇有卖弄绝活儿的样子;穿着秀水名牌的外国游客,不断地掏出相机拍照;国内的旅行团是这里的主要买家,他们偏爱爆肚和炸酱面;穿着拖鞋、裤衩的一家三口,大多是本市的居民,他们在这里可以尝到来自海南的椰子、四川的麻辣烫、广东的银耳汤……

再过了几年,受到政策的影响,这条小吃街一直在街道和胡同之间搬来搬去,野摊子禁不住折腾,食客也越来越少。统一的着装,统一的定价,统一的菜单,甚至统一的供应商,换来了门可罗雀。最后一次去吃这条街,大概是在2008年,油炸蝎子和巨型油炸肉串带给人的惊悚感,远胜于食物本身,吃到嘴里,也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

此后再约人去吃地摊儿,多数指的是那些只在夜里出没的无照经营商贩的生意。这些人来自祖国各地,代表着不同的“门派”和手艺:锦州烧烤、大连烧烤、陕西烧烤、温州烧烤、北京烧烤,各行其道;此外还有不同的江湖传承,张老太熏肉卷饼、桥头卷饼、鸭肉卷饼、鬼市卷饼,表达着不同的饮食立场;他们也曾界限分明,烤串的绝不卖卤煮;摊煎饼的也从不挟带烤冷面、鸡蛋灌饼云云;当然还有些独立绝学,例如劲松桥头的水饺、通州运河的炸鸡、太阳宫拉面送洗车、车公庄肉饼不放葱、花园路电影人套餐……2018年末,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所有的野摊子似乎都不见了踪影。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24个推荐 粉丝2067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直播风口上的谁

美妆 女装 土特产 网红村

10475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