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1 什么是文明和文明史?

作者:马勇

2020-08-13·阅读时长6分钟

11745人看过
既然欧洲人使用的“文明”这个词,有赤裸裸带着鄙视的眼光,那我们后来为什么还接受了“文明”这个词,并且还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用语?

11.5MB
00:0012:33

(本课程每周一至周五更新,加油打卡噢~)

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从今天开始,我将带领大家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在正式开启我们的讲述之前,我们先用一讲的时间来解决三个大家头脑中可能有的困惑。

第一个,什么是“文明”和“文明史”,它与我们上中学时候学的“中国历史”有什么不同?

第二个,“文明”为什么在当下社会变得如此重要?

第三个,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文明史”,它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先讲第一个困惑,什么是“文明”和“文明史”。

大家对“文明”这个词肯定都不陌生,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比如我们会说我们的国家是“四大文明古国”。听上去,好像“文明”这个词古已有之,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文明”这个词其实是近代以来,才从西方传入中国来的。

“文明”这个词,在英文里叫“civilization”,最初是一个法文词,意思是指“进入开化的过程”,在18世纪之前的西方,“文明”还只是一个法律用语,指一种正义的行为,或者一种对刑事犯罪进行民事诉讼审判。

后来,到了1756年,法国一位叫米拉波的政治学家,他写了一本书叫《人类之友》,就是人类的朋友。在这本书里面,米拉波第一次开始用这个词来指代一个文雅、有教养、举止得当和具有美德的社会群体。

米拉波为什么会提出“文明”这个词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先稍微说一下1756年,也就是米拉波所在的法国社会的情况——1756年的法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城市里建立了很多机器生产的大工厂,重工业开始出现,取代了以前手工业经济的形式。

可是,改革最先的受益者都是城市。比如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上海、天津这些港口城市最先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活条件,比如那个时候上海就开始有了柏油马路,洋楼,汽车、电灯,新式的学校和电影院。可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却仍旧延续着千百年来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死,用黄牛耕地。

1756年的法国也一样,城里面的人一个个西服革履,坐上火车,住上楼房。惬意的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变化。可是,广大的农村地区,还特别贫穷,农民们还用手工纺织衣服,自给自足。而且,这些农民也没什么文化,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丰富的物质生活,让城里人开始讲究穿着,随着与他人交往的增多,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尽量说高雅的词汇,时常洗澡,讲究卫生。

所以,那个时候城市里的法国人就开始瞧不起农民。这和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管农民叫“泥腿子”、“乡巴佬”一模一样一样。所以,最早的文明是与野蛮相对而存在的,法国城里人把自己称作文明人,把农民叫做野蛮人。

后来,文明与野蛮这两个词又有了新的意思。随着欧洲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像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开始加快了海外殖民的脚步。英国占领了印度和非洲大部分地区,法国占领了东南亚很多地方。这帮欧洲人面对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凡是不相信基督教,不与我们欧洲人生活方式一样的国家,他们都称之为“野蛮”或者“未开化的国家”。这样一来,“文明”的概念又进一步扩大,“文明”被当成了代表整个西方社会品质的代名词,把其他国家都称之为“未开化的民族”。所以,最早的“文明”是带有赤裸裸歧视的意味。

“文明”这个词也给人们带来了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进步的观念。历史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过程,古代人的生活水平、道德品质、行为举止都没有现代人“文明”,所以,我们生活得就比古人幸福。我们现在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文明”观念对我们的影响,比如,大部分80后、90后的孩子经常会听父母说,你们真是生活在蜜罐里的一代孩子。我们小的时候,哪见过电视,哪用过手机,哪能想吃肉就吃肉,过年才能包一顿饺子吃。的确,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改善了不少,但难道由此就能断定,我们现在的生活就能比古代人幸福么?我们现在的文化水平就能比古人高么?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或许大家听完了我们这40讲的内容,会改变这样的看法。

不过,18世纪以来的欧洲人,却根深蒂固的认为,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就是比古人幸福。所以,很多历史学家开始把自己的历史叫做“文明史”,探讨的就是,欧洲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进化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比如,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文明的进程》,他里面就写了中世纪的人是如何不讲卫生,比如那时候欧洲人根本不会使用刀叉,吃饭都是用脏兮兮的手直接抓;人们都是直接用手去擦鼻涕,擦完就直接把手放在衣服上擦一下;还经常把粪便直接倒在街上,臭不可闻。后来,是因为文艺复兴的发生,再加上不卫生的行为和不文明的举止会让人们厌恶,才导致人们慢慢变得有修养,举止文明起来。由此,以欧洲为中心的“文明史”就诞生了。

讲到这里,你可能又会产生疑问,既然欧洲人使用的“文明”这个词,是赤裸裸带着鄙视的眼光,那我们后来为什么还接受了“文明”这个词呢,还成为了我们日常用语?

这其实是因为近代日本和中国的两位大思想家,一个叫福泽谕吉,一个叫梁启超。

1875年,福泽谕吉出版了著名的书籍,叫《文明论概略》。福泽谕吉在这本书里面,第一次把“civilization”翻译成了文明这两个字。福泽谕吉对日本改革和中国改革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出生在1835年,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非常刻苦,所以有机会三次游历美国和欧洲,了解西方各国的先进技术和文明制度。福泽谕吉出生的时代,日本还是处在闭关锁国,非常落后的武士时代。后来,1853年,美国人的舰队用大炮打开了日本的国门,逼迫日本跟中国一样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人才意识到,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已经比自己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明治维新”,日本由此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了想要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国家。

福泽谕吉呢,到了欧洲和美国以后,详细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科学以及政治制度,开始写相应的文章介绍,并认为日本是“野蛮的文明”,必须广泛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才能让日本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1895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福泽谕吉还高兴的将这场战争称为“文明之战”,还为日本的胜利而欢呼。

如果放到现在,这样的“军国主义”分子,我们肯定会对他嗤之以鼻,他的思想会被我们彻底封杀,根本不屑于去了解。可是,晚清时候的中国人,虽然被日本打败了,却非常愿意向日本学习,吸收他们“明治维新”的经验。

梁启超就不但把福泽谕吉翻译的“文明”一词拿来,还全盘接受了福泽谕吉的观点。梁启超曾经就在一篇文章里面说,现在,世界文明分为了三个等级,分别是野蛮、半开化和文明,看看我们中国现在是第几个等级啊,意思就是,我们中国丧权辱国,肯定是野蛮那个行列里的。因此,梁启超就呼吁,我们中国人必须改造自己的思想,让我们能够赶上西洋文明,成为先进的国家。

从梁启超之后,不仅“文明”这个词被中国人普遍接受,他的观点也被后来的知识分子所赞同。所以,就像后来我们熟知的胡适、鲁迅,都开始批判中国的国民性,认为中国就是一个野蛮的国家。变成野蛮国家的始作俑者,就是“儒家”文化,这才有了后来“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事情发生。

20世纪的中国人,开始全面反自己的文明和传统。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我们经济腾飞,军事实力的崛起,当我们有自信心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对抗,我们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后,我们才意识到了自己传统的价值,知道我们必须要依靠传统才能树立起自信心。

中国人对传统有所反思,西方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20世纪,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西方人开始反思,既然我们西方文化是最文明的,但为什么我们西方文明的代表——德国发动了世界大战,让全世界几亿人口白白丧生,造成了人间惨剧呢?看来,我们西方人也不是世界上最文明的。

西方人的反思,让他们开始去关注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西方人逐渐学会了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的文明,比如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等等,从此,文明这个词开始成为了一个中性的词语。 

说完了“文明”这个词的前世今生,我们下面再来说第二个问题:“文明”在当下社会为什么变得如此重要?之后,我将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给大家介绍。

转发海报,让你我一同

通古今之变


文章作者

马勇

发表文章91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298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马勇·中华文明通史

重新探索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45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