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语音导览 | 波普时期

作者: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021-07-01·阅读时长4分钟

2365人看过

【五十年代的商业创作 】

沃霍尔艺术生涯中最不为人熟悉的阶段,就是他在五十年代的商业插画创作。1949年初到纽约时,他的身上只有两百美元。他立即开始挨个联系各个机构的艺术总监,希望他的作品集能够得到赏识。他的风格引起了《魅力》杂志艺术总监的注意,很快拿到了第一个插画委托。随后,沃霍尔的插画订单源源不断。当时,广告行业刚刚开始意识到大胆夸张的图像所蕴含的能量,也为新一代的插画师指明了方向。而沃霍尔的艺术坚持与他充满戏剧性的坎普风格使他很快脱颖而出。他收到了一系列委托,包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专辑封面、《哈泼斯杂志》的插画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广告图。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也许是他从1955年起为著名鞋履品牌“I·米勒”所做的设计。沃霍尔极为夸张又充满女性魅力的线条与这个品牌全新的抓人眼球的高调营销策略一拍即合。这些广告图被刊登在《纽约时报》上,沃霍尔因此名利双收。他成为了“鞋业达芬奇”,并继续绘画鞋类广告长达数年之久。沃霍尔在绘制商业插图时使用了涂印技术,一种将一张纸压在另一张纸上来转印墨水的基本印刷技法,不仅能让他画出醒目、不连贯的轮廓,更让他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不同的版本。这也许就是沃霍尔后来运用的丝网印刷以及其他机械创作技巧的源头。五十年代起,沃霍尔为邦威特百货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展示橱窗。到六十年代初,沃霍尔的橱窗设计已经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通常将放大的漫画图像和商业广告融合在一起展示,尽管这些陈设不是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也可以被视为安迪·沃霍尔最早的波普画作。

【首批波普艺术作品与首次展览】

在使用绘画装置作为他的橱窗展示作品的一部分之后,沃霍尔开始将这些主题和技法运用到全新的、纯粹波普艺术作品中。1961年下半年,他以一些耳熟能详的角色为主题创作了一组手绘作品,包括了超人、大力水手、蝙蝠侠等等。但这种围绕漫画题材的创作并没有持续很久,或至少起初时是如此。在参观声名赫赫的利奥·卡斯特里画廊时,沃霍尔看到了他们最新代理的艺术家之一,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据说,当沃霍尔发现有人比他更早利用漫画创作波普艺术时,他感到很沮丧。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主题和绘画模式。这一时期的一幅著名作品中,沃霍尔刻意使用了粗糙的手绘风格,用墨点和阴影线涂抹出可乐瓶。不过,在与几个朋友和同事讨论过后,沃霍尔决定放弃这种脏乱的风格,转而创作类似广告效果的光鲜亮丽的图像。到这一年年底,沃霍尔已经积累了足够多风格各异的作品,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定期到他的工作室参观。而下一个挑战是找到一个愿意出售这些作品的画廊。虽然纽约的画廊将他拒之门外,但转年秋天,洛杉矶费鲁斯画廊的老板们给了沃霍尔希望,金宝汤系列作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沃霍尔还有些犹豫,但当老板告诉他很多名人时常光顾他们的画廊时,沃霍尔动心了,显然,他被骗了。沃霍尔的首次画廊个展,在1962年7月开幕。巧合的是,就在这次展览之前,沃霍尔创作出了他最具突破性的艺术品之一,巨大的画布被两百张完全一样的一美元钞票铺满,这也是他首次尝试丝网印刷。

【金宝汤】

沃霍尔曾经声称,他对金宝汤这一主题的兴趣源于他的童年,当时他的家人几乎每天都喝金宝汤。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沃霍尔在杜撰自己的经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罐装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来自工人阶层的沃霍拉家不太可能会经常吃这种食物。然而到了六十年代,这种汤的定位变成了中产阶级。随着新型宣传媒介和电视广告的出现,这个产品变得无处不在。它成了一个标志,代表了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能体会的简单经历,而这正是这个品牌吸引沃霍尔的原因。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两个朋友来拜访沃霍尔。沃霍尔很郁闷,因为罗伊·利希滕斯坦靠画漫画成名了,那正是沃霍尔正在做的波普艺术。于是他向他的朋友们乞求一个新的想法。一个人建议道,关键是要找到大家都能认识的,“像金宝汤那样的东西”。第二天,沃霍尔的家里就摆满了各种不同口味的金宝汤。第二年,当一个(他未来的)画商拜访他时,沃霍尔告诉他,这些金宝汤罐画其实是肖像画,是人类主体和商业产品的典型融合。那年春天,他画了三十二幅金宝汤罐画,每种口味都有一幅。

【梦露】

1962年夏天,沃霍尔正忙于准备他在纽约的首次波普艺术作品个展。虽然他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波普主题的创作,如漫画和商业作品,但这一年他在实践上有了一个明显转变,开始使用丝网印刷。丝网印刷使沃霍尔能够快速、大量地制作充满光泽和戏剧性的图像,正如他一位助手所描述的那样,“产生洁净的、塑料般的图像”。沃霍尔在丝网印刷上进行了很多实验,其中包括一张女演员莉兹·泰勒头像公关照片。他将其放大到丝网印刷画布上,将她变成了一个商业产品,就像沃霍尔其他的icon(标志性作品?)一样。据我们所知,这是沃霍尔的第一幅丝网印刷肖像。

但在这次纽约个展的丝网印刷作品中,有一个人占据了主导地位,那就是玛丽莲·梦露。展览中一半以上的作品是关于她的,在一对标志性的丝网印刷作品上,她的形象甚至出现了一百次。还有一件著名的作品被放置在展览入口处,是观众进来后看到的第一件作品。一块巨大的金色画布,画布中央是梦露的小像,看起来像宗教圣像。这些画作中梦露形象的来源是她为电影《尼亚加拉》所拍摄的一张宣传剧照。沃霍尔对梦露这一主题的选择并非少见——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文艺从业者都为玛丽莲·梦露着迷,其他波普艺术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尝试将梦露作为主题。沃霍尔对梦露的兴趣虽然是美学意义上的,但也有他个人的共鸣。他是个电影迷,而梦露在1962年8月的惨死激发了他创作这套丝网印刷作品的灵感。沃霍尔后来指出,这套作品也可以被认为是他的《死亡与灾难》作品之一,这是他在后一年创作的一系列悲剧性图像。

欢迎分享转发

与更多人一起

探访“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


文章作者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发表文章30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41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学术团队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成为安迪·沃霍尔

20世纪流行文化之王和他的波普艺术

11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