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江涛
2017-05-10·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216个字,产生30条评论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10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新文化运动在1917
564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饭桶与水桶划线
09-06 12:38
事后来看,胡适当时的看法颇有见地。1919年“五四运动”后的两年间,全国涌现出400多种学生刊物,“五四运动”这个在胡适看来“不幸的政治干扰”,对白话文的传播却功不可没。大量新文学作品抓住了学生这一读者群体,逐步筛选出自己的经典作品。这场以“用白话代替文言”为初衷的文学革命,成熟之快大大超越胡适的估计:“当我在1916年开始策动这项运动时,我想总有二十五年至三十年的长期斗争才会有结果;它成熟得如此之快,倒是我意料之外的。我们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要在学校内以白话代替文言,几乎已完全成功了。”成功的标志是,1920年,教育部通令全国,从当年秋季开始,所有国民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必须用白话;19
事后来看,胡适当时的看法
Siss划线
06-12 22:46
尽管有了讨论与反对的声音,可文学革命的同仁因为反对者的意见不甚高明难以尽抒观点,依然颇感寂寞。为此,钱玄同和刘半农不得不在1918年3月的《新青年》4卷3号上唱起了双簧戏。
06-12 22:44
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们之匡正也。
06-12 22:43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06-12 22:41
适以为今日造因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故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06-12 22:40
批评的态度,输入学理,重整国故,再造文明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立志“尝试”的胡适开始了孤独的文学试验:“我此时练习白话诗文,颇似新辟一文学殖民地。可惜须单身匹马而往,不能多得同志,结伴同行。
06-12 22:37
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