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仰韶时代,“古国”此起彼伏的社会复杂化进程

作者:薛芃

2021-09-25·阅读时长16分钟

168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123个字,产生19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仰韶博物馆内的彩陶钵(张雷 摄)

什么是“仰韶文化”?

三联生活周刊:围绕仰韶文化的考古学命名和界定,一直以来在学界颇有争议。比如苏秉琦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仰韶发掘65周年时)提出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不超过西起宝鸡,东至陕县(今三门峡)一带”,后来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将仰韶文化解构开来看,而近年“大仰韶”的提法又颇为流行。首先想请您谈一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仰韶文化?从时间和空间上该如何界定仰韶文化?

赵辉:先说仰韶时代。在学术史上,严文明先生首先提出了“龙山时代”的概念,也就是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那个时代,黑陶的广泛使用成为最重要的时代特征,除了一系列物质标志之外,社会发展程度、经济文化面貌也都比较明确。但当时“仰韶”并没有那么清晰,既然有了“龙山时代”,那么龙山时代之前的那个阶段怎么叫?学界逐渐默认称其为“仰韶时代”,也就是龙山时代之前的2000多年,大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这个阶段。

仰韶文化处在仰韶时代,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仰韶时代不仅仅包含仰韶文化这一种面貌,与它同时存在或时间上交集很久的还有其他考古学文化,比如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北方的赵宝沟-红山文化,黄河下游的北辛-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是其中的一块,当然是比较重要的一块。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18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9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